第九十五章 司马八达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这天,徐庶派人过来送信,说找到司马懿的下落了。
司马懿作为诸葛亮历史上的对手,现在也才十三岁。
林睿听说司马懿是一副鹰顾狼视的长相,便很好奇,想看看究竟真相如何。
司马懿,字仲达,河内温县人,三国时期魏国权臣、
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。
司马懿出身世族,初被辟为曹操丞相府文学掾,屡转至丞相主簿。
孙权遣使劝曹操代汉自立,司马懿亦从之。
227年,司马懿率军速抵新城(今湖北房县),破城斩孟达。231年,
蜀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,明帝以司马懿为都督雍、凉二州诸军事,
西镇长安主持战事。234年,诸葛亮病死军中,蜀军无功而退,
司马懿以功迁太尉。238年,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大破叛魏的辽东公孙渊,
次年,受明帝遗诏,与曹爽一起辅齐王芳,加侍中,
都督中外诸军,录尚书事,后转为太傅。
251年,拥魏的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起兵反抗,又被司马懿迅速平定,
司马氏代魏的基础从此奠定。是年,司马懿拜相国,封安平郡公,
其亦卒于此年,时年七十三,葬于洛阳首阳山。
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,即夏官祝融。
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,到了周朝,夏官改称司马。
周宣王时,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,恩赐司马为族姓。
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,受封殷王,建都河内。
汉朝时成为河内郡,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。
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,
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(今江西省南昌市)太守,
祖父司马儁为颍川(今河南省禹州市)太守,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。
司马防育有八子,因字中都有一个“达”字,当时号称司马八达。
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:“本诸生家,传礼来久。”
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,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。
东汉末年,司马懿生于乱世,“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”。
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着称,司马懿二十岁前,
杨俊曾见过他,说他绝非寻常之子。
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,
曾对司马朗说:“你弟弟聪明懂事,做事果断,
英姿不凡,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。”
司马懿少年时和胡昭关系很好,周生欲杀害司马懿。
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,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,
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,周生开始不肯,
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,救下司马懿。征召入仕
建安六年(201年),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(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)。
当时曹操正任司空,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,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。
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,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,
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,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。
曹操不相信,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,
司马懿躺在那里,一动不动,像真染上风痹一般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为丞相以后,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。
曹操对使者说,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,便将他逮捕。
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,只得就职。
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,历任黄门侍郎、议郎、丞相东曹属、丞相主簿等职。
而据《魏略》则记载,司马懿好学,曹洪自以为才疏,
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,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,假装拄拐不去。
曹洪记恨司马懿,去跟曹操打小报告,曹操征召司马懿,
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。
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“有雄豪志”,又发现他有“狼顾之相”,心里很忌讳。
因此对曹丕说,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,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。
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,总是维护他,而得以无事,
于是,司马懿勤于职守,废寝忘食,遂使曹操安心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曹操征讨张鲁,司马懿随军。
他对曹操说:“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,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,
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。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,益州(指蜀地)就会震动不安,
再进兵威逼,蜀兵势必瓦解。趁这个机会,一定能大功告成。
圣人不能违时,也不能失时。”但是曹操却说:“人苦于不知足,
已经得到了陇右,还想得到蜀地,这是人心无足。”
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。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,大破孙权。
大军回军之后,孙权遣使乞降,向曹操上表称臣,陈说天命,劝说曹操称帝。
曹操说:“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!”
司马懿对答说:“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,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,还臣服听命于汉。
如今孙权称臣,是顺应天人之意。”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,佐助魏太子曹丕。
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,都有奇策,所以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,
与陈群、吴质、朱铄[shuo]并称“四友”。
司马懿转任军司马,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,得到曹操的采纳。
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,南乡太守傅方骄奢,都不应驻守边防,曹操未予重视。
同年八月,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“汉水溢流,害民人”的自然灾害。
关羽趁机乘船进攻,擒于禁、斩庞德。胡、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。
因汉献帝在许昌,距樊城很近,曹操感到威胁,
为避关羽锋芒,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。
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:“于禁被大水所淹,不是战守上的失误,
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,为此而迁都,即是向敌人示弱,
又会使淮河、汉水一带人心不稳;刘备、孙权外亲内疏,如今关羽坐大,
孙权必定不安,把这件事告知孙权,使他牵制关羽,则樊城之围自解。”
曹操从其计,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,关羽被其俘杀。
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,想把他们迁走。
司马懿认为:“荆楚之民大多轻脱,轻易移动怕是难以安定。
如今关羽刚刚被击破,藏窜逃亡者也在观望时局。如今将那里的人迁徙,
既伤当地人的心意,也令想要回来的人不敢复还。”
曹操听了他的建议,没有移民。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。
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(220年3月15日),曹操去世,朝野危惧,
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,内外肃然,并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。
同年,曹丕即魏王位,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,转丞相长史。
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。朝臣们认为樊城、襄阳缺乏粮,不能抵御吴军,
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(今河南南阳宛城区)。
司马懿则表示:“孙权刚刚打败关羽,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,一定不敢为患。
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,不能放弃。”曹丕没听其建议,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。
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。曹丕悔之不及。
黄初元年十月辛未日(220年12月11日),曹丕篡汉,建立曹魏。
曹丕登基后,任命司马懿为尚书,不久转督军、御史中丞,封安国乡侯。
黄初二年(221年),免去督军官职,升任侍中、尚书右仆射。
黄初五年(224年),曹丕伐吴,临江观兵。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,
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,转抚军、假节,领兵五千,加给事中、录尚书事。
司马懿力辞不受,曹丕说:“朕夜以继日处理国家大事,
没有须臾片刻的休息时间。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,而是要你为我分忧。”
黄初六年(225年),曹丕再次大兴舟师伐吴,命司马懿留守许都,
对内镇抚百姓,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。
临行,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:“我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,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。
曹参虽多有战功,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。
如今你留守后方,使我无西顾之忧,这可行吗!”
之后曹丕由广陵(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)回师京都,
又下诏对司马懿说:“我向东用兵孙权,你该总理京都洛阳的事情;
我在洛阳,你则应当总理东征孙权的战事。”
于是又命司马懿留镇许昌。
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曹丕病重。
临终时,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。
曹丕对太子曹叡说:“在这里的三位重臣,一定不要怀疑他们。”
曹叡即位,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。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,于八月出兵攻魏。
命诸葛瑾、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,
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(治石阳县,即今武汉市黄陂西南)。
司马懿击退了孙权,又击败诸葛瑾,并斩杀张霸,斩首千余级。
十二月,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。
太和元年(227年)六月,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,
加督荆、豫二州诸军事。蜀将孟达降魏时,魏待其甚厚,
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,不可信任。但曹叡不听,
任命孟达领新城(今湖北省房县)太守。曹丕死后,孟达失宠,
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,图谋叛魏。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,
想促他速叛,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,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,有意泄露其事。
孟达闻此泄露,准备马上起兵。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,
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,给他去信,详为慰解。孟达得信大喜,但是犹豫不决。
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,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,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。
司马懿说:“孟达没有信义,应当趁他没有决定而及时平定他。”
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,八天抵达新城城下。
吴、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,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、木兰塞等地。
此前,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,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:
“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,离我处一千二百里,上表给天子,来回路程,
少需一个月,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,诸军都作好了准备。
我驻扎的地形深险,司马懿必不会亲自来,其他部将来,则不足为患”。
而司马懿先斩后奏,仅八日就兵临城下,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,
惊叹:“我想要举事,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,何其神速也!”
上庸城(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)三面环水,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,加固城防。
司马懿挥师渡水,毁其木栅,直逼城下。
太和二年(228年)正月,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,仅十六天,
孟达的外甥邓贤、部将李辅开城投降。魏军入城,擒斩孟达,传首京师,俘获万余人。
司马懿回军,仍驻宛城,奖劝农桑,禁止浪费。南方吏民心悦诚服。
起初,申仪久在魏兴郡,专威弄权,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,私相授予。
孟达被杀之后,申仪自生疑虑。
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,纷纷奉礼祝贺。
司马懿听之任之,并让人向申仪暗示。申仪只好前来祝贺。
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捕,送往京师。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。
不久蜀将姚静、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。
当时边郡新附,户口不实。朝廷想加以核实,请司马懿进京,征询他的意见。
司马懿认为:“叛贼以严苛的法令约束部下,所以被部下遗弃。
应该以宽和待他们,那就会自然安乐”。
曹叡又问他吴、蜀都该讨伐,应该先从何处着手?
司马懿回答说:“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水战,所以才敢散居东关。
只要攻打敌军,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,
而夏口、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。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,
因孙权的兵马东下,派水师攻向夏口,乘其虚而击之,一定能大破吴军。”
这天,徐庶派人过来送信,说找到司马懿的下落了。
司马懿作为诸葛亮历史上的对手,现在也才十三岁。
林睿听说司马懿是一副鹰顾狼视的长相,便很好奇,想看看究竟真相如何。
司马懿,字仲达,河内温县人,三国时期魏国权臣、
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。
司马懿出身世族,初被辟为曹操丞相府文学掾,屡转至丞相主簿。
孙权遣使劝曹操代汉自立,司马懿亦从之。
227年,司马懿率军速抵新城(今湖北房县),破城斩孟达。231年,
蜀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,明帝以司马懿为都督雍、凉二州诸军事,
西镇长安主持战事。234年,诸葛亮病死军中,蜀军无功而退,
司马懿以功迁太尉。238年,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大破叛魏的辽东公孙渊,
次年,受明帝遗诏,与曹爽一起辅齐王芳,加侍中,
都督中外诸军,录尚书事,后转为太傅。
251年,拥魏的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起兵反抗,又被司马懿迅速平定,
司马氏代魏的基础从此奠定。是年,司马懿拜相国,封安平郡公,
其亦卒于此年,时年七十三,葬于洛阳首阳山。
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,即夏官祝融。
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,到了周朝,夏官改称司马。
周宣王时,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,恩赐司马为族姓。
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,受封殷王,建都河内。
汉朝时成为河内郡,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。
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,
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(今江西省南昌市)太守,
祖父司马儁为颍川(今河南省禹州市)太守,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。
司马防育有八子,因字中都有一个“达”字,当时号称司马八达。
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:“本诸生家,传礼来久。”
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,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。
东汉末年,司马懿生于乱世,“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”。
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着称,司马懿二十岁前,
杨俊曾见过他,说他绝非寻常之子。
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,
曾对司马朗说:“你弟弟聪明懂事,做事果断,
英姿不凡,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。”
司马懿少年时和胡昭关系很好,周生欲杀害司马懿。
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,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,
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,周生开始不肯,
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,救下司马懿。征召入仕
建安六年(201年),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(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)。
当时曹操正任司空,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,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。
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,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,
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,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。
曹操不相信,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,
司马懿躺在那里,一动不动,像真染上风痹一般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为丞相以后,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。
曹操对使者说,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,便将他逮捕。
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,只得就职。
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,历任黄门侍郎、议郎、丞相东曹属、丞相主簿等职。
而据《魏略》则记载,司马懿好学,曹洪自以为才疏,
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,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,假装拄拐不去。
曹洪记恨司马懿,去跟曹操打小报告,曹操征召司马懿,
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。
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“有雄豪志”,又发现他有“狼顾之相”,心里很忌讳。
因此对曹丕说,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,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。
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,总是维护他,而得以无事,
于是,司马懿勤于职守,废寝忘食,遂使曹操安心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曹操征讨张鲁,司马懿随军。
他对曹操说:“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,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,
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。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,益州(指蜀地)就会震动不安,
再进兵威逼,蜀兵势必瓦解。趁这个机会,一定能大功告成。
圣人不能违时,也不能失时。”但是曹操却说:“人苦于不知足,
已经得到了陇右,还想得到蜀地,这是人心无足。”
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。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,大破孙权。
大军回军之后,孙权遣使乞降,向曹操上表称臣,陈说天命,劝说曹操称帝。
曹操说:“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!”
司马懿对答说:“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,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,还臣服听命于汉。
如今孙权称臣,是顺应天人之意。”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,佐助魏太子曹丕。
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,都有奇策,所以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,
与陈群、吴质、朱铄[shuo]并称“四友”。
司马懿转任军司马,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,得到曹操的采纳。
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,南乡太守傅方骄奢,都不应驻守边防,曹操未予重视。
同年八月,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“汉水溢流,害民人”的自然灾害。
关羽趁机乘船进攻,擒于禁、斩庞德。胡、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。
因汉献帝在许昌,距樊城很近,曹操感到威胁,
为避关羽锋芒,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。
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:“于禁被大水所淹,不是战守上的失误,
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,为此而迁都,即是向敌人示弱,
又会使淮河、汉水一带人心不稳;刘备、孙权外亲内疏,如今关羽坐大,
孙权必定不安,把这件事告知孙权,使他牵制关羽,则樊城之围自解。”
曹操从其计,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,关羽被其俘杀。
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,想把他们迁走。
司马懿认为:“荆楚之民大多轻脱,轻易移动怕是难以安定。
如今关羽刚刚被击破,藏窜逃亡者也在观望时局。如今将那里的人迁徙,
既伤当地人的心意,也令想要回来的人不敢复还。”
曹操听了他的建议,没有移民。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。
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(220年3月15日),曹操去世,朝野危惧,
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,内外肃然,并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。
同年,曹丕即魏王位,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,转丞相长史。
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。朝臣们认为樊城、襄阳缺乏粮,不能抵御吴军,
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(今河南南阳宛城区)。
司马懿则表示:“孙权刚刚打败关羽,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,一定不敢为患。
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,不能放弃。”曹丕没听其建议,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。
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。曹丕悔之不及。
黄初元年十月辛未日(220年12月11日),曹丕篡汉,建立曹魏。
曹丕登基后,任命司马懿为尚书,不久转督军、御史中丞,封安国乡侯。
黄初二年(221年),免去督军官职,升任侍中、尚书右仆射。
黄初五年(224年),曹丕伐吴,临江观兵。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,
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,转抚军、假节,领兵五千,加给事中、录尚书事。
司马懿力辞不受,曹丕说:“朕夜以继日处理国家大事,
没有须臾片刻的休息时间。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,而是要你为我分忧。”
黄初六年(225年),曹丕再次大兴舟师伐吴,命司马懿留守许都,
对内镇抚百姓,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。
临行,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:“我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,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。
曹参虽多有战功,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。
如今你留守后方,使我无西顾之忧,这可行吗!”
之后曹丕由广陵(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)回师京都,
又下诏对司马懿说:“我向东用兵孙权,你该总理京都洛阳的事情;
我在洛阳,你则应当总理东征孙权的战事。”
于是又命司马懿留镇许昌。
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曹丕病重。
临终时,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。
曹丕对太子曹叡说:“在这里的三位重臣,一定不要怀疑他们。”
曹叡即位,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。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,于八月出兵攻魏。
命诸葛瑾、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,
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(治石阳县,即今武汉市黄陂西南)。
司马懿击退了孙权,又击败诸葛瑾,并斩杀张霸,斩首千余级。
十二月,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。
太和元年(227年)六月,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,
加督荆、豫二州诸军事。蜀将孟达降魏时,魏待其甚厚,
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,不可信任。但曹叡不听,
任命孟达领新城(今湖北省房县)太守。曹丕死后,孟达失宠,
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,图谋叛魏。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,
想促他速叛,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,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,有意泄露其事。
孟达闻此泄露,准备马上起兵。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,
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,给他去信,详为慰解。孟达得信大喜,但是犹豫不决。
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,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,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。
司马懿说:“孟达没有信义,应当趁他没有决定而及时平定他。”
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,八天抵达新城城下。
吴、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,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、木兰塞等地。
此前,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,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:
“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,离我处一千二百里,上表给天子,来回路程,
少需一个月,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,诸军都作好了准备。
我驻扎的地形深险,司马懿必不会亲自来,其他部将来,则不足为患”。
而司马懿先斩后奏,仅八日就兵临城下,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,
惊叹:“我想要举事,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,何其神速也!”
上庸城(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)三面环水,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,加固城防。
司马懿挥师渡水,毁其木栅,直逼城下。
太和二年(228年)正月,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,仅十六天,
孟达的外甥邓贤、部将李辅开城投降。魏军入城,擒斩孟达,传首京师,俘获万余人。
司马懿回军,仍驻宛城,奖劝农桑,禁止浪费。南方吏民心悦诚服。
起初,申仪久在魏兴郡,专威弄权,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,私相授予。
孟达被杀之后,申仪自生疑虑。
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,纷纷奉礼祝贺。
司马懿听之任之,并让人向申仪暗示。申仪只好前来祝贺。
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捕,送往京师。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。
不久蜀将姚静、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。
当时边郡新附,户口不实。朝廷想加以核实,请司马懿进京,征询他的意见。
司马懿认为:“叛贼以严苛的法令约束部下,所以被部下遗弃。
应该以宽和待他们,那就会自然安乐”。
曹叡又问他吴、蜀都该讨伐,应该先从何处着手?
司马懿回答说:“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水战,所以才敢散居东关。
只要攻打敌军,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,
而夏口、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。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,
因孙权的兵马东下,派水师攻向夏口,乘其虚而击之,一定能大破吴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