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5章 前任挖坑后人填坑?刘彻发现了一举灭亡匈奴的机会!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在场的大汉群臣看到这里,心中也都松了一口气。
诸侯国解决了,国内也没出什么乱子。
这意味着群臣不必担心像之前一样出什么幺蛾子了。
不用担心被波及连累了!
刘恒有些无语地捏了捏眉心,道:
“这不就是以势压人么?刘彻这小子,倒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啊。”
刘邦笑道:
“这小子是纯纯沾了卫青的光,若是没有卫青坐镇的话,恐怕诸侯国全都要造反了。”
“有卫青在,倒也算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时机,头脑还是很不错的。”
萧何正色道:
“刘彻陛下的确是天纵英才,这个时间点选得正好,应该能解决诸侯国的问题。”
曹参陈平等人也连声称是,对刘彻大加赞扬。
黄老学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团,功臣集团虽然会争夺皇权,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绑定的。
若朝廷能直接吞并所有诸侯国,对功臣集团来说是大大的好事,这意味着功臣集团又能获得更多的官职和权利,何乐而不为呢?
刘恒感慨道:
“刘彻这小子的运气是真不错啊,什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。”
刘邦嘿了一声,道:
“运气?这天底下哪里有运气这种说法,刘彻若是不奋斗,不争,不集权,不提拔卫青,哪里来的推恩令?”
“嗯,单单从他做的这些事情来看,已经是大汉非常罕见的明君了。”
“难怪将来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。”
刘恒忙道:
“父皇谬赞了,刘彻这小子还是运气好,若是没有父皇您开创大汉,哪里有他什么事?”
毕竟是刘恒的亲孙子,作为爷爷,该谦虚还是得谦虚几句。
刘邦哈哈大笑:
“好你个恒儿,祖父的架子摆的还挺足的。”
“嗯,还好,现在大汉的制度已经改革得七七八八,若是早几年看到这个视频,朕可真是有的忙了。”
群臣连连点头称是。
若是早几年看到刘彻这部视频,那在场的许多人脑袋上的官帽,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会被刘邦无情的撸掉。
现在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,大家都用各种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汉统治秩序之中,反而是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。
贞观世界之中,李世民笑了起来。
“千古第一阳谋?这个说法倒是有点意思。”
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,试探性地开口道:
“父皇觉得算吗?”
李世民想了想,道:
“算其实也能算,的确也是阳谋嘛。”
“但归根结底,汉武帝主要还是在收拾西汉开国时期传下来的烂摊子罢了。”
“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啊,只能说,开国时候的制度设计是真的太重要了。”
李治连连点头,心有戚戚焉。
一个开国时候埋下的坑,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时间去解决。
若是开国时候没有这种坑,这三代皇帝们就能腾出手来去做更多的事情,对大汉来说岂不是更好。
房玄龄正色道:
“西汉毕竟只是第二个大一统王朝,对整个国家的制度探索的确不够成熟。”
长孙无忌也道:
“汉高祖在消灭异姓诸侯王时,其实就能将这些诸侯国直接并入朝廷治下。”
“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决定,应该还是担心萧何曹参为首的功臣集团。”
这两位乃是大唐中负责修订《隋书》主要负责人,对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。
李治愣了一下:
“担心功臣集团?”
李世民看着李治懵懂的表情,不由笑了。
“功臣集团当然是要担心的,你看就算是有诸侯王的情况下,功臣集团都能诛杀吕氏扶立文帝,能让汉景帝被迫屈服。”
“若是最开始就没有诸侯王,恐怕西汉皇帝们分分钟就被功臣集团架空了,汉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,会变成春秋时代晋国六卿干政的形状了。”
晋国六卿?
李治迅速在脑海中找到了相应的历史记载。
晋国的传承,在最开始是经历过小宗篡位大宗变故的。
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(曲沃桓叔)一脉经历过数十年的战争,夺取了晋文侯一脉的正统,成为了新的晋国统治者,史称“曲沃代翼”。
本身就是通过歪路子上位的,姬成师的后代们就特别提防自家的叔叔、弟弟们,把这些公族都杀了个干干净净。
导致的结果就是,没有了公族子弟对国君的拱卫,臣子们反而做大。
最终形成了范氏、中行氏、智氏、韩氏、赵氏、魏氏六卿联手架空朝堂,晋国君主变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线木偶。
在一番残酷的厮杀过后,范氏、中行氏被驱逐出晋国,原本大优势的智氏于胜利在望之际被赵氏绝地反击,联合魏氏、韩氏所灭。
获得胜利的赵氏、魏氏、韩氏鉴于之前的厮杀实在过于残酷,也不敢打下去了,就约定大家直接把晋国瓜分,自立为国。
这就是“三家分晋”。
李治想到这里,有些惊讶地开口道:
“父皇的意思是,若没有诸侯国在外作为屏障,西汉可能会也被功臣集团瓜分?”
李世民笑道:
“这几乎是必然的。吕雉为什么当不上第一个女皇帝,就是因为她的权术手段太弱了。”
“吕雉仅仅控制了西汉诸侯王,却无法消灭功臣集团,导致功臣集团反而趁着外面诸侯王被打压的时机悄悄做大。”
“所以才有了吕雉死后功臣集团反攻倒算吕氏,甚至能决定皇帝废立的事情。”
“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,这句话在吕雉身上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
“真正的威胁功臣集团不知道去打压,反而只看着眼前的威胁刘姓诸侯王,吕氏不死全族才怪了。”
“哼,什么吕后,连观音奴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!”
说到最后,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怀念,又有些哀伤。
他想起了他的一生挚爱,已经过世的长孙皇后。
李治在怀念母亲的同时,心中开始梳理起了西汉建立的整个权力斗争脉络。
最开始,主要的矛盾是异姓诸侯王。
刘邦带着皇族子弟和功臣集团一起消灭了异姓诸侯王。
此时,刘邦开始担心起功臣集团将来会对刘姓未来皇帝造成威胁。
于是就分封了大量刘姓诸侯王在外,而且让诸侯王们一个个成为国中之国,拥有大量兵马对朝廷内部的军功集团进行威慑。
但吕雉上来之后,选择和功臣集团合作,把刘邦的儿子弄死了一大片,刘姓诸侯王一时间无力和朝廷对抗,功臣集团趁机做大。
吕雉死后,功臣集团觉得这是一个控制朝政的绝佳良机,一举发动,灭掉吕氏,扶立皇帝。
剧本到这里,其实刘家的天下已经很困难了。
但偏偏功臣集团看走了眼,选了汉文帝刘恒!
刘恒看起来老实巴交,一脸的傀儡君王之相。
结果这位汉文帝的权术手腕玩的飞起,在功臣集团和诸侯王之间左右横跳,硬是撑住了皇帝的逼格,把持住了最高权力。
扮猪吃虎的最高境界!
从汉文帝和窦漪房生的小儿子刘武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汉文帝本身就当过诸侯王(代王),他对诸侯国的危害心知肚明。
那为何汉文帝还要特地给嫡次子刘武分疆裂土,而且还封到中原富庶地区的梁国?
因为梁国距离长安近!
一旦功臣集团敢有什么异动,梁王刘武分分钟就带着梁国大军杀进关中,来支援大哥汉景帝刘启。
就问你功臣集团敢不敢动吧。
结果上来的汉景帝,是个愣头青。
上来就要干诸侯王。
功臣集团一看,嘴巴都笑歪了。
你赶紧弄死诸侯王吧,我们支持!
但汉景帝又玩了一个骚操作。
在弄死诸侯王的同时,汉景帝还要把儒家士人扶起来,顺便将功臣集团也一起弄死。
这功臣集团就不愿意了。
于是在七国之乱中,汉景帝被坑了一波大的。
七国之乱后,汉景帝也回过神来了。
诸侯国的确是大患,可近在咫尺的功臣集团,更是大汉的祸害!
所以汉景帝结束了七国之乱后,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把其他藩王诸侯国都削了,但他就是不削。
再削藩,就是帮助功臣集团进一步掌权,就是在削弱汉景帝自己。
这个大坑又丢给了刘彻。
而刘彻通过一连串的操作,改革军队、设立内朝、架空丞相、扶持出无敌的大将军卫青等等。
终于,功臣集团被刘彻完全搞下台了。
终于,诸侯国也被刘彻一纸推恩令给弄得土崩瓦解了。
李治越想,心中越是佩服。
“汉武大帝,真不愧是汉武大帝啊!”
从权臣集团手中夺回最高权力,暴打北方游牧异族,削平诸侯国。
这些事情中做到任何一件,都足以成为史书留名的明君。
刘彻却一口气做了三件,而且是在三十岁之前全部完成!(推恩令颁布这一年,刘彻虚岁三十,实岁二十九。)
这样的人,不是千古大帝,谁是?
什么叫天纵奇才,这就是真正的天纵奇才!
李治带着敬佩的目光,继续注视着金幕。
他迫不及待,想要亲眼见证汉武帝更多的表演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须知此事——还得看金幕。
金幕中,视频继续播放着。
刘彻看着面前的汇报,露出笑意。
“很好,基本上所有的诸侯王都愿意推恩了。”
“非常不错。”
这一刻,刘彻觉得主父偃死得其所。
一个臣子的死亡,对于刘彻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。
整个大汉无数子民都想着给朕效力,死了一个主父偃还有更多的主父偃。
怕啥?
仅仅死一个所谓的宠臣,就能解决推恩令这种大问题,实在是太值得了!
【推恩令刚刚结束,刘彻就面临了下一个问题。】
“陛下,国库的用度有些超支了。”
“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,恐怕再来几场战役,国库就入不敷出了。”
负责上计的官员非常忠实地对着刘彻做出禀报。
“什么?”刘彻闻言顿时大怒。
“文帝和皇考整整两代时间的积蓄,能这么快就用完?”
“拿来,朕仔细审阅审阅!”
刘彻这么一审阅,发现上计的数据还真没问题。
汉朝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已经和匈奴爆发了四次战争。
每一次战争,消耗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。
尤其是骑兵。
骑兵被称为兵中之王,维护骑兵的成本也是天文数字。
根据汉朝官方的统计,一名骑兵全身上下,包括战马、盔甲、武器在内的花费,足以养活二十名步兵!
刘彻除了第一次的马邑之围外,后面的三次战争基本上都出动了三万以上的骑兵。
最粗略的估算一下,刘彻相当于每一次战争都出动了六十万步兵,消耗的资源是天文数字。
四次战争,就把汉文帝和汉景帝“文景之治”留下来的殷实国库快要打空了。
在确定了这个情况后,刘彻也陷入了为难之中。
过了片刻,刘彻缓缓道:
“既如此,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朕就先休养生息,让国内民众先过一段安稳的日子吧。”
【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印钞机的说法,没钱就是没钱,不可能凭空变出来。】
【刘彻迫于现实,只能暂时停止对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行动。】
【无独有偶,匈奴方面此刻也发生了一件大事,导致无暇和汉朝开战。】
镜头一转,到了匈奴王庭之中。
“大单于!”
王帐中,一片悲泣之声。
匈奴帝国的第三任单于,冒顿单于之孙,老上单于之子,当代军臣单于结束了他对匈奴帝国整整三十五年的统治,离开了人世。
得知军臣单于的死讯后,匈奴所有贵族立刻云集王庭。
下一任单于是谁?
下一任单于继位后,谁会鸡犬升天,谁又会被残酷打压?
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在接下来的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。
动乱爆发了。
这一天,王庭之中,多支军队激烈地厮杀在了一起。
无数匈奴人挥舞着兵器,拉着长弓,拼命地射杀对面的同胞。
草原上的狼王,必须要以鲜血才能决出!
数日的激战后,多支匈奴贵族不敌败退,纷纷撤出了王庭。
镜头很快聚焦到了其中一支落荒而逃的队伍。
在这支队伍的最中央,军臣单于的儿子,匈奴左贤王于单伤痕累累,脸上带着不敢置信的表情。
“伊稚斜,竟然背叛了本王!”
左贤王本来就是匈奴的太子,于单本来就该是匈奴接下来毫无悬念的下一任单于。
可就在于单觉得自己十拿九稳的时候,却遭受了伊稚斜的背叛!
本该尽心辅佐于单,成为匈奴帝国肱股之臣的伊稚斜,勾结其他诸多匈奴贵族,突袭于单的军队。
于单根本没料到这个亲叔叔会背叛自己,猝不及防之下被伊稚斜打得大败。
“左贤王,我们现在去哪?”
听着部下的询问,于单的心中一片悲凉。
他左贤王所部的精锐,已经在王庭之战中被伊稚斜消灭殆尽。
没有了军队,于单这个左贤王就什么也不是。
即便于单能顺利逃回左贤王本部,那些留守的人也会背叛他,甚至主动将于单的首级献给伊稚斜。
这就是匈奴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弱肉强食法则。
强者主宰一切,包括弱者的性命!
不,不能回左贤王驻地了。
于单目光闪烁了一下,咬牙切齿地开口道:
“走,我们南下,去投奔汉朝!”
于单想得很清楚。
汉朝皇帝刘彻已经和匈奴帝国打了四次大战,相互之间的仇怨是无法化解的。
只有刘彻才能保护于单,让于单免于伊稚斜的追杀!
于单不再迟疑,带着身边最后一点忠心耿耿的部下,朝着南方狂奔而去。
远处,西汉王朝巍峨的长城,在群山间遥遥在望。
“什么,于单前来投降大汉?”
皇宫之中,刘彻在听到这个消息后,也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。
围绕着究竟是否要接受于单的投降,汉朝内部也爆发了一番巨大的争论。
支持者认为,接受于单投降是一件好事,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匈奴贵族在情况不妙的时候选择投降汉朝,让汉朝更多地探明匈奴内部的情况。
反对者认为,匈奴人向来狡诈不可信任,这个于单也是如此,应该直接把于单斩杀,正好震慑整个草原上的匈奴人。
刘彻沉吟良久,做出了决定。
“朕要见一见于单。”
于单来到了皇宫大殿中。
在众人的注视下,这位曾经的匈奴左贤王战战兢兢地跪下。
“于单见过大汉皇帝陛下!”
刘彻和颜悦色地开口:
“起来吧,你且和朕说一说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于单自然也不会再有任何隐瞒。
听着于单的陈述,在翻译的帮助下,汉朝君臣们很快就明白了匈奴内部发生的事情。
“左贤王被篡位,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成为了新的单于?”
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刘彻心中顿时一动。
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。
若是组织的好,或许汉朝就能有机会趁着匈奴内乱,直接将匈奴一鼓而定,彻底让这个北方的游牧帝国退出历史的舞台!
在场的大汉群臣看到这里,心中也都松了一口气。
诸侯国解决了,国内也没出什么乱子。
这意味着群臣不必担心像之前一样出什么幺蛾子了。
不用担心被波及连累了!
刘恒有些无语地捏了捏眉心,道:
“这不就是以势压人么?刘彻这小子,倒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啊。”
刘邦笑道:
“这小子是纯纯沾了卫青的光,若是没有卫青坐镇的话,恐怕诸侯国全都要造反了。”
“有卫青在,倒也算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时机,头脑还是很不错的。”
萧何正色道:
“刘彻陛下的确是天纵英才,这个时间点选得正好,应该能解决诸侯国的问题。”
曹参陈平等人也连声称是,对刘彻大加赞扬。
黄老学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团,功臣集团虽然会争夺皇权,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绑定的。
若朝廷能直接吞并所有诸侯国,对功臣集团来说是大大的好事,这意味着功臣集团又能获得更多的官职和权利,何乐而不为呢?
刘恒感慨道:
“刘彻这小子的运气是真不错啊,什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。”
刘邦嘿了一声,道:
“运气?这天底下哪里有运气这种说法,刘彻若是不奋斗,不争,不集权,不提拔卫青,哪里来的推恩令?”
“嗯,单单从他做的这些事情来看,已经是大汉非常罕见的明君了。”
“难怪将来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。”
刘恒忙道:
“父皇谬赞了,刘彻这小子还是运气好,若是没有父皇您开创大汉,哪里有他什么事?”
毕竟是刘恒的亲孙子,作为爷爷,该谦虚还是得谦虚几句。
刘邦哈哈大笑:
“好你个恒儿,祖父的架子摆的还挺足的。”
“嗯,还好,现在大汉的制度已经改革得七七八八,若是早几年看到这个视频,朕可真是有的忙了。”
群臣连连点头称是。
若是早几年看到刘彻这部视频,那在场的许多人脑袋上的官帽,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会被刘邦无情的撸掉。
现在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,大家都用各种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汉统治秩序之中,反而是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。
贞观世界之中,李世民笑了起来。
“千古第一阳谋?这个说法倒是有点意思。”
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,试探性地开口道:
“父皇觉得算吗?”
李世民想了想,道:
“算其实也能算,的确也是阳谋嘛。”
“但归根结底,汉武帝主要还是在收拾西汉开国时期传下来的烂摊子罢了。”
“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啊,只能说,开国时候的制度设计是真的太重要了。”
李治连连点头,心有戚戚焉。
一个开国时候埋下的坑,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时间去解决。
若是开国时候没有这种坑,这三代皇帝们就能腾出手来去做更多的事情,对大汉来说岂不是更好。
房玄龄正色道:
“西汉毕竟只是第二个大一统王朝,对整个国家的制度探索的确不够成熟。”
长孙无忌也道:
“汉高祖在消灭异姓诸侯王时,其实就能将这些诸侯国直接并入朝廷治下。”
“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决定,应该还是担心萧何曹参为首的功臣集团。”
这两位乃是大唐中负责修订《隋书》主要负责人,对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。
李治愣了一下:
“担心功臣集团?”
李世民看着李治懵懂的表情,不由笑了。
“功臣集团当然是要担心的,你看就算是有诸侯王的情况下,功臣集团都能诛杀吕氏扶立文帝,能让汉景帝被迫屈服。”
“若是最开始就没有诸侯王,恐怕西汉皇帝们分分钟就被功臣集团架空了,汉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,会变成春秋时代晋国六卿干政的形状了。”
晋国六卿?
李治迅速在脑海中找到了相应的历史记载。
晋国的传承,在最开始是经历过小宗篡位大宗变故的。
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(曲沃桓叔)一脉经历过数十年的战争,夺取了晋文侯一脉的正统,成为了新的晋国统治者,史称“曲沃代翼”。
本身就是通过歪路子上位的,姬成师的后代们就特别提防自家的叔叔、弟弟们,把这些公族都杀了个干干净净。
导致的结果就是,没有了公族子弟对国君的拱卫,臣子们反而做大。
最终形成了范氏、中行氏、智氏、韩氏、赵氏、魏氏六卿联手架空朝堂,晋国君主变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线木偶。
在一番残酷的厮杀过后,范氏、中行氏被驱逐出晋国,原本大优势的智氏于胜利在望之际被赵氏绝地反击,联合魏氏、韩氏所灭。
获得胜利的赵氏、魏氏、韩氏鉴于之前的厮杀实在过于残酷,也不敢打下去了,就约定大家直接把晋国瓜分,自立为国。
这就是“三家分晋”。
李治想到这里,有些惊讶地开口道:
“父皇的意思是,若没有诸侯国在外作为屏障,西汉可能会也被功臣集团瓜分?”
李世民笑道:
“这几乎是必然的。吕雉为什么当不上第一个女皇帝,就是因为她的权术手段太弱了。”
“吕雉仅仅控制了西汉诸侯王,却无法消灭功臣集团,导致功臣集团反而趁着外面诸侯王被打压的时机悄悄做大。”
“所以才有了吕雉死后功臣集团反攻倒算吕氏,甚至能决定皇帝废立的事情。”
“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,这句话在吕雉身上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
“真正的威胁功臣集团不知道去打压,反而只看着眼前的威胁刘姓诸侯王,吕氏不死全族才怪了。”
“哼,什么吕后,连观音奴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!”
说到最后,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怀念,又有些哀伤。
他想起了他的一生挚爱,已经过世的长孙皇后。
李治在怀念母亲的同时,心中开始梳理起了西汉建立的整个权力斗争脉络。
最开始,主要的矛盾是异姓诸侯王。
刘邦带着皇族子弟和功臣集团一起消灭了异姓诸侯王。
此时,刘邦开始担心起功臣集团将来会对刘姓未来皇帝造成威胁。
于是就分封了大量刘姓诸侯王在外,而且让诸侯王们一个个成为国中之国,拥有大量兵马对朝廷内部的军功集团进行威慑。
但吕雉上来之后,选择和功臣集团合作,把刘邦的儿子弄死了一大片,刘姓诸侯王一时间无力和朝廷对抗,功臣集团趁机做大。
吕雉死后,功臣集团觉得这是一个控制朝政的绝佳良机,一举发动,灭掉吕氏,扶立皇帝。
剧本到这里,其实刘家的天下已经很困难了。
但偏偏功臣集团看走了眼,选了汉文帝刘恒!
刘恒看起来老实巴交,一脸的傀儡君王之相。
结果这位汉文帝的权术手腕玩的飞起,在功臣集团和诸侯王之间左右横跳,硬是撑住了皇帝的逼格,把持住了最高权力。
扮猪吃虎的最高境界!
从汉文帝和窦漪房生的小儿子刘武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汉文帝本身就当过诸侯王(代王),他对诸侯国的危害心知肚明。
那为何汉文帝还要特地给嫡次子刘武分疆裂土,而且还封到中原富庶地区的梁国?
因为梁国距离长安近!
一旦功臣集团敢有什么异动,梁王刘武分分钟就带着梁国大军杀进关中,来支援大哥汉景帝刘启。
就问你功臣集团敢不敢动吧。
结果上来的汉景帝,是个愣头青。
上来就要干诸侯王。
功臣集团一看,嘴巴都笑歪了。
你赶紧弄死诸侯王吧,我们支持!
但汉景帝又玩了一个骚操作。
在弄死诸侯王的同时,汉景帝还要把儒家士人扶起来,顺便将功臣集团也一起弄死。
这功臣集团就不愿意了。
于是在七国之乱中,汉景帝被坑了一波大的。
七国之乱后,汉景帝也回过神来了。
诸侯国的确是大患,可近在咫尺的功臣集团,更是大汉的祸害!
所以汉景帝结束了七国之乱后,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把其他藩王诸侯国都削了,但他就是不削。
再削藩,就是帮助功臣集团进一步掌权,就是在削弱汉景帝自己。
这个大坑又丢给了刘彻。
而刘彻通过一连串的操作,改革军队、设立内朝、架空丞相、扶持出无敌的大将军卫青等等。
终于,功臣集团被刘彻完全搞下台了。
终于,诸侯国也被刘彻一纸推恩令给弄得土崩瓦解了。
李治越想,心中越是佩服。
“汉武大帝,真不愧是汉武大帝啊!”
从权臣集团手中夺回最高权力,暴打北方游牧异族,削平诸侯国。
这些事情中做到任何一件,都足以成为史书留名的明君。
刘彻却一口气做了三件,而且是在三十岁之前全部完成!(推恩令颁布这一年,刘彻虚岁三十,实岁二十九。)
这样的人,不是千古大帝,谁是?
什么叫天纵奇才,这就是真正的天纵奇才!
李治带着敬佩的目光,继续注视着金幕。
他迫不及待,想要亲眼见证汉武帝更多的表演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须知此事——还得看金幕。
金幕中,视频继续播放着。
刘彻看着面前的汇报,露出笑意。
“很好,基本上所有的诸侯王都愿意推恩了。”
“非常不错。”
这一刻,刘彻觉得主父偃死得其所。
一个臣子的死亡,对于刘彻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。
整个大汉无数子民都想着给朕效力,死了一个主父偃还有更多的主父偃。
怕啥?
仅仅死一个所谓的宠臣,就能解决推恩令这种大问题,实在是太值得了!
【推恩令刚刚结束,刘彻就面临了下一个问题。】
“陛下,国库的用度有些超支了。”
“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,恐怕再来几场战役,国库就入不敷出了。”
负责上计的官员非常忠实地对着刘彻做出禀报。
“什么?”刘彻闻言顿时大怒。
“文帝和皇考整整两代时间的积蓄,能这么快就用完?”
“拿来,朕仔细审阅审阅!”
刘彻这么一审阅,发现上计的数据还真没问题。
汉朝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已经和匈奴爆发了四次战争。
每一次战争,消耗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。
尤其是骑兵。
骑兵被称为兵中之王,维护骑兵的成本也是天文数字。
根据汉朝官方的统计,一名骑兵全身上下,包括战马、盔甲、武器在内的花费,足以养活二十名步兵!
刘彻除了第一次的马邑之围外,后面的三次战争基本上都出动了三万以上的骑兵。
最粗略的估算一下,刘彻相当于每一次战争都出动了六十万步兵,消耗的资源是天文数字。
四次战争,就把汉文帝和汉景帝“文景之治”留下来的殷实国库快要打空了。
在确定了这个情况后,刘彻也陷入了为难之中。
过了片刻,刘彻缓缓道:
“既如此,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朕就先休养生息,让国内民众先过一段安稳的日子吧。”
【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印钞机的说法,没钱就是没钱,不可能凭空变出来。】
【刘彻迫于现实,只能暂时停止对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行动。】
【无独有偶,匈奴方面此刻也发生了一件大事,导致无暇和汉朝开战。】
镜头一转,到了匈奴王庭之中。
“大单于!”
王帐中,一片悲泣之声。
匈奴帝国的第三任单于,冒顿单于之孙,老上单于之子,当代军臣单于结束了他对匈奴帝国整整三十五年的统治,离开了人世。
得知军臣单于的死讯后,匈奴所有贵族立刻云集王庭。
下一任单于是谁?
下一任单于继位后,谁会鸡犬升天,谁又会被残酷打压?
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在接下来的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。
动乱爆发了。
这一天,王庭之中,多支军队激烈地厮杀在了一起。
无数匈奴人挥舞着兵器,拉着长弓,拼命地射杀对面的同胞。
草原上的狼王,必须要以鲜血才能决出!
数日的激战后,多支匈奴贵族不敌败退,纷纷撤出了王庭。
镜头很快聚焦到了其中一支落荒而逃的队伍。
在这支队伍的最中央,军臣单于的儿子,匈奴左贤王于单伤痕累累,脸上带着不敢置信的表情。
“伊稚斜,竟然背叛了本王!”
左贤王本来就是匈奴的太子,于单本来就该是匈奴接下来毫无悬念的下一任单于。
可就在于单觉得自己十拿九稳的时候,却遭受了伊稚斜的背叛!
本该尽心辅佐于单,成为匈奴帝国肱股之臣的伊稚斜,勾结其他诸多匈奴贵族,突袭于单的军队。
于单根本没料到这个亲叔叔会背叛自己,猝不及防之下被伊稚斜打得大败。
“左贤王,我们现在去哪?”
听着部下的询问,于单的心中一片悲凉。
他左贤王所部的精锐,已经在王庭之战中被伊稚斜消灭殆尽。
没有了军队,于单这个左贤王就什么也不是。
即便于单能顺利逃回左贤王本部,那些留守的人也会背叛他,甚至主动将于单的首级献给伊稚斜。
这就是匈奴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弱肉强食法则。
强者主宰一切,包括弱者的性命!
不,不能回左贤王驻地了。
于单目光闪烁了一下,咬牙切齿地开口道:
“走,我们南下,去投奔汉朝!”
于单想得很清楚。
汉朝皇帝刘彻已经和匈奴帝国打了四次大战,相互之间的仇怨是无法化解的。
只有刘彻才能保护于单,让于单免于伊稚斜的追杀!
于单不再迟疑,带着身边最后一点忠心耿耿的部下,朝着南方狂奔而去。
远处,西汉王朝巍峨的长城,在群山间遥遥在望。
“什么,于单前来投降大汉?”
皇宫之中,刘彻在听到这个消息后,也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。
围绕着究竟是否要接受于单的投降,汉朝内部也爆发了一番巨大的争论。
支持者认为,接受于单投降是一件好事,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匈奴贵族在情况不妙的时候选择投降汉朝,让汉朝更多地探明匈奴内部的情况。
反对者认为,匈奴人向来狡诈不可信任,这个于单也是如此,应该直接把于单斩杀,正好震慑整个草原上的匈奴人。
刘彻沉吟良久,做出了决定。
“朕要见一见于单。”
于单来到了皇宫大殿中。
在众人的注视下,这位曾经的匈奴左贤王战战兢兢地跪下。
“于单见过大汉皇帝陛下!”
刘彻和颜悦色地开口:
“起来吧,你且和朕说一说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于单自然也不会再有任何隐瞒。
听着于单的陈述,在翻译的帮助下,汉朝君臣们很快就明白了匈奴内部发生的事情。
“左贤王被篡位,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成为了新的单于?”
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刘彻心中顿时一动。
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。
若是组织的好,或许汉朝就能有机会趁着匈奴内乱,直接将匈奴一鼓而定,彻底让这个北方的游牧帝国退出历史的舞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