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杨国忠乱政,安禄山蓄谋,大诗圣出镜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这个念头只是在刘邦脑海之中转了一下,就立刻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。
任用奸臣,对皇帝来说其实是非常爽的行为。
看谁不爽就让奸臣去收拾,想做什么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也可以让奸臣去做。
皇帝只需要高高在上,享受奸臣带来的利益。
等奸臣死了,或者没用处了,就丢出去背锅。
惩治了奸臣的皇帝,还会被天下人称颂!
但世间万事,从来都是福祸相依。
奸臣得势,代表的是政坛上正直、忠心的大臣们被打压。
正所谓物以类聚,奸臣提拔的也只会是另外一群奸臣。
当朝堂之上奸臣结党占据主流,这个王朝就会迅速被腐蚀,迎来衰败。
别的不说,就说视频里这开元盛世,多么的辉煌。
但也仅仅用了一个奸臣李林甫十多年,国势就急转直下。
到如今,任何一个视频的观众都能看得出来,大唐内乱爆发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刘邦想到这里,感慨一声。
“任用奸臣一时爽,后代皇帝泪两行!”
萧何曹参听到这里,总算是彻底放心了。
他们还真怕刘邦一时间想不开,真提拔起一个奸臣来。
那样的话,大汉就真的彻底完蛋了!
【李林甫死后,杨国忠和安禄山成为了大唐政坛上的明星人物。】
【杨国忠当政第二年,关中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洪水灾害。】
画面中,李隆基搂着杨玉环坐在龙椅上,杨国忠恭敬侍立在旁。
李隆基表情有些忧愁,道:
“洪涝灾害,这可是大事。”
“国忠啊,尔可要好好让地方官们赈灾,切不可让百姓受难,明白吗?”
杨国忠呵呵一笑,开口道:
“请陛下放心,关中乃是天下中枢,聚集大唐精华所在,怎么可能会有波及整个关中的大灾情?”
说着,杨国忠从袖子之中拿出一颗庄稼,献给李隆基。
“陛下请看,这是臣刚刚派人去那所谓的受灾之地取回来的庄稼。”
李隆基看着手中庄稼,咦了一声。
“谷穗很饱满,看着长势不错啊。”
杨国忠点头道:
“那可不?就是地方官被李林甫那奸人给带坏了,一点点小事就急忙上报。只不过是个村镇受灾,倒弄得好像整个关中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一样。”
李隆基闻言顿时放心了,笑道:
“那就好,百姓能安居乐业,朕才放心嘛。”
画面一转,已经来到了关中之外。
滔滔大水淹没了田地,冲垮了房屋。
无数百姓在洪水之中挣扎,哭嚎声惊天动地。
“老天爷,救救我们吧!”
“陛下,救救我们吧!”
一名浑身是泥点雨水的县令,站在齐膝的水中,心急如焚地对着身边吏员大吼。
“都已经上报三天了,为何长安那边毫无动静?”
便在此时,有人急匆匆地过来。
“大人,长安来人了。”
县令急急忙忙来到附近一处山头,这里果然有人在等着他。
“县令王友,谎报灾情,妄图骗取朝廷赈灾财物,罪莫大焉。”
“中书令杨大人有令,王友即可革职,锁拿归京,严加查办!”
王友大惊失色,奋力挣扎。
“尔等都瞎了吗?这洪水就在尔等眼前,如此之多的百姓流离失所,尔等怎么能……”
一记重拳轰击在王友的太阳穴上,让他当场昏了过去。
负责传令的那名官员冷笑一声。
“聒噪!”
画面一转,杨国忠坐在政事堂中,看着面前一封奏折。
“臣扶风太守房琯启奏陛下,扶风郡近来暴雨倾盆大水不断,百姓受灾严重,恳请朝廷调派资源赈灾。”
杨国忠勃然大怒,一巴掌将这奏折拍在了桌案上。
“如今乃是天宝盛世,人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,哪里来的什么狗屁水灾火灾?”
“来人啊,立刻让御史去锁拿调查房琯,这狗官蓄意夸大灾情欺骗朝廷,定然是李林甫奸党余孽!”
【两次水灾,都被杨国忠以问责当地主官而告终,朝廷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赈灾。】
【此后,地方官员噤若寒蝉,不敢再将任何灾情上报。杨国忠得意洋洋,凭此作为政绩向李隆基夸耀,李隆基信以为真,认为杨国忠治理有方,对其越发宠信。】
【李林甫在位时,朝中乌烟瘴气,大唐经济发展陷入停滞。但遇到灾情时,李林甫依旧能妥善处置,老百姓生活虽然困顿,却依旧能勉强生存。】
【等杨国忠执政后,对灾情一律无视,只不过两年多时间,各地饥荒水灾旱灾不断,无数百姓沦为灾民流民,地方上民怨沸腾。】
【此时朝中另外一名极受李隆基宠爱的大臣,开始悄悄地在大唐河北地收买人心。】
画面之中,一群群的灾民正在排队,接受施舍的粥食。
“尔等都要记住,朝廷那边杨国忠奸贼当道,朝廷根本就没有赈灾的粮食发下来。”
“这批粮食,是咱们大都督安禄山大人调拨的,大家要谢谢安禄山大都督的救命之恩!”
听到这里,那些灾民们不由感动不已,议论纷纷。
“唉,之前有个奸臣李林甫,现在又来了一个杨国忠,你说这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啊。”
“到头?呵呵,你想得美。咱们河北向来和关中不对付,明明河北产粮最多,为啥咱们还会饥荒?因为河北税负天下最重,比关中、江南和山东加一起还多!”
“什么?这朝廷怎能如此苛待我们河北人呢?”
“哼,还不是因为咱们当年是大齐(北齐)的,朝廷皇帝是大周(北周)后裔,他们灭了咱们统一天下,但心里从来不把河北人当人看!”
“奶奶的,这也太过分了,要是有一天活不下去,干脆反了算了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“就是,要是安禄山大都督这样的河北自家人当皇帝,那就好了。”
城头,安禄山站在那里,微笑看着这一切。
“真是天助我也!”
在安禄山的身旁,安庆绪等几个儿子陪伴着,闻言脸上都带着笑意。
“父亲,这要是再来几场灾殃,河北百姓就真的对大唐离心离德了。”
“要不,咱们现在直接反了吧?”
安禄山迟疑片刻,微微摇头。
“再等等吧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”
安庆绪忍不住道:
“那个让父亲忌惮的李林甫,不是都已经死了吗?”
安禄山闻言,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,脑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和李林甫见面的一幕幕。
安禄山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
“再等等!尔等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,老子可是心知肚明。”
“那老贼虽然死了,保不准还在河北留了什么后手,就等着老子一头撞上去呢。”
安庆绪哑口无言,心中极为不解。
一个死人,怎么就能让自家老爹如此忌惮?
安禄山目光投向西南,那是长安的方向。
再等等。
再给杨国忠一些时间,等杨国忠彻底清除了大唐所有李林甫的棋子。
到那时,天下谁能挡我安禄山!
大秦世界之中,扶苏微微吃惊。
“这胡人,真要造反了!”
秦始皇冷笑一声。
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胡人造反,有什么奇怪的?”
扶苏哑然片刻,沉吟道:
“或许,不应该太信任胡人,至少不能让胡人独当一面。”
秦始皇嗯了一声,淡淡道:
“用当然可以用,但也需要制衡。”
“像安禄山这般,一个人担任范阳、河东、平卢三镇节度使,掌控整个河北军政大权,简直就是国中之国。”
“这般用人,若是不出事,那才叫见鬼了呢!”
扶苏深以为然。
大汉世界之中,刘邦啧啧作声。
“这安禄山还真有点意思,竟然知道在起兵之前先收买人心。”
“都说人不可貌相,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肥猪猡,竟能野心勃勃至此呢?”
听着刘邦的锐评,群臣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。
还是萧何打破了沉默,开口道:
“臣觉得,天道有常,臣子各行其是,君王垂拱而治,才是天道所愿。”
“如安禄山和杨国忠这般奸佞,执掌大权,危害天道人伦,大唐如何不乱?”
“唯似陛下这般圣人治世,大汉虽不如大唐富庶,却可长久也。”
刘邦眉头顿时展开,朝着萧何竖起了大拇指。
“老萧啊,你果然不愧是咱们沛县老兄弟里读书最多的,说话就是中听,朕喜欢!”
说着,刘邦笑呵呵地看向金幕。
“本来看到李隆基这小子的开元盛世,朕心里是真有点不舒服的。”
“但现在嘛,也就那么回事!”
“唉,就是苦了这些李隆基治下的大唐老百姓了。”
贞观世界之中,李世民看着金幕,长久无言。
大唐群臣,也是一个个表情非常凝重。
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,金幕视频之中的大唐发展到这一幕,乱局的苗头已经出现。
而且,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安禄山所引爆!
房玄龄干咳一声,道:
“陛下,臣觉得,任用胡人番将其实并无问题,但让一个胡人掌控如此巨大的权势,还是过分了一些。”
群臣闻言,纷纷赞同。
“咱们大唐的基业,确实也有许多胡人将军从中协助,帮大唐征战,并非所有胡人都不可靠。”
“但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,都不应该获得如此重要的权力,在地方上完全无人可制衡。”
贞观时代,名臣辈出。
朝堂之上这些后世史书赫赫有名的人物,一眼就看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。
没人制衡!
一旦一个人掌控了无人制衡的权力,他的野心就会迅速的膨胀。
绝对的自由,只能代表着灾难和毁灭!
李世民点了点头,道:
“是啊。看来,朕有必要想个办法,加强一下将来的皇家教育才行。”
这个念头,在李世民看这段视频期间,越发强烈,直至今日被说出口。
大唐后世这些皇帝,明显缺乏足够的帝王教育。
李世民准备以自己多年的治国经验,写一本仅供大唐后世皇帝、太子阅读的书。
书名李世民都已经想好了,就叫做——
《帝范》。
金幕中,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。
【各种各样诋毁朝廷的流言,在安禄山的纵容和支持下,疯狂在河北各地传播。】
【这流言传播速度极快,以至于就连长安城之中的杨国忠都得到了消息。】
画面之中,杨国忠急急忙忙,来到了李隆基的面前。
“陛下,安禄山在河北蓄养军队死士,老臣觉得他这是要造反啊!”
正在和杨贵妃一同赏景的李隆基闻言,顿时皱眉。
“安禄山要造反?你可有什么证据?”
杨国忠二话不说,立刻就拿出了一大堆的奏折。
“陛下请看,这些全都是河北各地的官员,上奏章告发安禄山的折子。”
李隆基随意翻了几张,就丢到一旁。
“行了,朕知道了。回去做你的事情吧。”
杨国忠面如土色,但依旧只能讪讪离开。
杨贵妃站在一旁,见状不由好奇道:
“陛下似乎早有预料?”
李隆基鼻尖传来一阵香味,正是来自于杨贵妃身体,让他顿时感觉心情大好,便笑道:
“这些个折子,全部都是杨国忠的党羽送上来的,朕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。”
“再说了,安禄山不是爱妃的好儿子嘛,爱妃平日里也没少说他的好话。”
杨贵妃闻言,顿时不由捂嘴娇笑,瞪了李隆基一眼。
“陛下真讨厌,妾身还年轻着呢,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大胖儿子?”
李隆基被杨贵妃这一眼弄得半边身子都酥软了,嘿嘿一笑,搂住了杨贵妃的腰肢。
“好好好,咱们不要这个又老又胖的儿子,咱们自己造一个又白又胖的好儿子!”
【杨国忠对安禄山的警惕和弹劾,在李隆基看来,这只不过是两名臣子之间相互的争权夺利罢了。】
【李隆基并未采信杨国忠的话,因为他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杨国忠,安禄山这位手握重兵的臣子就是最好的选择。】
【话虽如此,李隆基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警惕,于是便下旨让宦官辅趚琳去见安禄山,打探河北情报。】
【不想,辅趚琳到了河北,接受了安禄山大笔金钱的贿赂,回京之中极力称赞安禄山的忠心。】
【但杨国忠依旧不死心,又对李隆基声称,安禄山心存反志,如果李隆基召安禄山来长安,安禄山肯定是不敢来的。】
【于是李隆基便发出圣旨,召安禄山前往长安述职。】
画面之中,安禄山坐着马车,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,缓缓靠近了华清宫。
此时的安禄山,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斤,肚子大得都要从腰间掉下来了。
他肥胖的脸上充满了阴骘,表情阴晴不定。
在安禄山的身边,他的儿子安庆绪忧心忡忡。
“父亲,咱们何必要来?直接起兵便是。”
安禄山深吸一口气,缓缓摇头。
“不,咱们还需要一些时间。大唐虽然崩坏,但如今的大唐依旧不足以让为父一鼓而下。”
很快,安禄山进入华清宫中,来到了李隆基和杨贵妃面前。
刚一见到李隆基,安禄山立刻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。
“臣安禄山见过陛下,孩儿安禄山见过母妃!”
李隆基看着安禄山如此恭敬,脸上顿时露出笑容。
“好好好,起来说话。”
说完,李隆基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杨国忠。
杨国忠一脸呆滞。
就在刚刚,杨国忠还跟李隆基说,安禄山前来只不过是一个假象。
没想到,如今安禄山真的出现在了面前!
安禄山从袖子之中拿出了两个盒子,恭敬道:
“这一盒是臣从长白山那边得到的千年人参,有延年益寿之功效,特进献给陛下,希望陛下永葆青春。”
“还有一盒也是出自长白山的百年灵芝,有驻颜美容之效,献给母妃,希望母妃美丽常在。”
这两个礼物一出,唐玄宗和杨贵妃顿时满脸笑容。
尤其是杨贵妃,更是连声夸奖安禄山有孝心,全然不顾自家表哥杨国忠在旁那死了亲娘的哭丧脸。
李隆基大笑道:
“来人啊,传宴,今日朕要好好的和禄山喝上几杯。”
很快,华清宫之中灯火通明,杯觥交错,无数丰腴宫女翩翩起舞,酒香伴随着女子身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,让每一个与会之人都不由露出笑容。
镜头缓缓拉远,离开了华清宫,朝向不远处的骊山。
骊山之下,一匹瘦马吃力地拉着马车,正朝着东方而去。
雪花纷纷扬扬,从天而降。
寒风呼啸,将马车厚厚的门帘不时掀开,带来一阵阵寒风。
终于,官道前方出现了一盏灯火。
驾车的车夫忙转过头来,对着车厢叫道:
“杜大人,咱们就在前面的驿站安歇吧,不能再往前走了,不然马会冻死的!”
车厢之中传来一个声音。
“好!”
片刻后,马车缓缓来到驿站面前。
车门帘被掀开,露出了一张清瘦的中年男子脸庞,头戴一顶大唐九品官帽。
这便是被车夫称为“杜大人”之人了。
杜大人刚下马车,就咦了一声。
“哪里来的乐声?”
车夫愣了一下,很快释然,伸手一指。
“杜大人请看,那里就是陛下和杨贵妃所在的华清宫,估计是宫里有什么宴会吧。”
“你不知道,俺们这一带的人都很喜欢华清宫开宴会呢。”
杜大人奇道:
“为何?难道是宴会吃剩的酒菜,会赏赐给附近百姓?”
车夫摇了摇头,笑道:
“杜大人你都在长安这么多年了,还不知道长安的贵族们是什么德性?”
“华清宫不是有一座华清池么,吃剩的饭食都会倒在里面,从池水里流出来。”
“冬天这河也不上冻,很多人就在宴会结束后跟河边等着,把那些河里的食物捞起来。正好天气还冷,食物也不会坏,拿回家热一热,那可老好吃了!”
杜大人闻言,惊愕无言,再看向那灯火辉煌的华清宫,眼神之中不由多了几分茫然。
车夫催促道:
“杜大人,外面冷,赶紧进驿站吧!”
杜大人默默点头,朝着驿站走去。
他心事重重,一时不察,被脚下某个障碍物绊了一个趔趄,摔倒在地。
好不容易站起身来,杜大人目光突然一凝。
“这……死人?”
刚刚绊倒他的,竟然是一具横卧雪中的尸体!
车夫咦了一声,走过来,伸手在尸体的鼻间探了一下,又摸了摸尸体的脸,摇头道:
“已经死很久了,没救了。杜大人,我们走吧。”
杜大人明显有些恼怒,道:
“人死应入土为安,你我既然见面,为何不能将其安葬?”
车夫默然片刻,轻声道:
“杜大人固然是个好人,可每年冬天这条路上都要死成百上千个人,你又怎么能安葬得过来?”
杜大人如遭雷击。
片刻后,他叹了一口气。
“既然见到,终究不能什么也不做。”
在车夫的帮忙下,两人一起将尸体拖到路旁,堆了一个雪墓,又拿来一些树枝并拢插在上面,就算是一块墓碑了。
看着面前的雪墓,听着远处风中隐隐约约来自华清宫的乐声,杜大人一声长叹。
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!”
“好好一个开元盛世,为何到了天宝年间,却成了这般模样呢?”
两人一前一后,朝着不远处的驿站走去。
很快,一名驿卒打开了驿站大门,上下打量了一下杜甫,见到他那顶官帽,这才有了一点点的好脸色。
“这位大人,请取出通关文书,再报上籍贯姓名。”
杜大人表情黯然,轻声道:
“巩县人士,大唐九品小吏,杜甫。”
唐初世界之中,李渊看到这里,不免有些疑惑。
“杜甫?这倒是没听说过。”
群臣也是议论纷纷。
“奇怪了,这盘点视频之中,出场的要么是那种毫无姓名的普通老百姓,要么就是那种史书流芳的有名人物。”
“这杜甫看起来像是个不得志的小吏,也能配得上入盘点视频之中?”
“难道这杜甫将来会成为力挽狂澜的大人物?”
还没等这些大臣们讨论完,密集的弹幕突然出现。
【宋太祖赵匡胤:哇,是杜甫!朕非常喜欢他的诗词!】
【宋仁宗赵佶:天呀,杜甫,朕的偶像!忧国忧民的大诗人。】
【明太祖朱元璋:没想到,不曾见诗仙李白,却看到了诗圣杜甫!】
【元世祖忽必烈:哦哟哟,是杜甫!朕虽爱李白,亦是更爱杜甫!】
……
一时间,大唐之后各种朝代弹幕,犹如刷屏一般海量出现,目不暇接,甚至连金幕的画面都被密密麻麻的弹幕给淹没了!
这个念头只是在刘邦脑海之中转了一下,就立刻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。
任用奸臣,对皇帝来说其实是非常爽的行为。
看谁不爽就让奸臣去收拾,想做什么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也可以让奸臣去做。
皇帝只需要高高在上,享受奸臣带来的利益。
等奸臣死了,或者没用处了,就丢出去背锅。
惩治了奸臣的皇帝,还会被天下人称颂!
但世间万事,从来都是福祸相依。
奸臣得势,代表的是政坛上正直、忠心的大臣们被打压。
正所谓物以类聚,奸臣提拔的也只会是另外一群奸臣。
当朝堂之上奸臣结党占据主流,这个王朝就会迅速被腐蚀,迎来衰败。
别的不说,就说视频里这开元盛世,多么的辉煌。
但也仅仅用了一个奸臣李林甫十多年,国势就急转直下。
到如今,任何一个视频的观众都能看得出来,大唐内乱爆发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刘邦想到这里,感慨一声。
“任用奸臣一时爽,后代皇帝泪两行!”
萧何曹参听到这里,总算是彻底放心了。
他们还真怕刘邦一时间想不开,真提拔起一个奸臣来。
那样的话,大汉就真的彻底完蛋了!
【李林甫死后,杨国忠和安禄山成为了大唐政坛上的明星人物。】
【杨国忠当政第二年,关中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洪水灾害。】
画面中,李隆基搂着杨玉环坐在龙椅上,杨国忠恭敬侍立在旁。
李隆基表情有些忧愁,道:
“洪涝灾害,这可是大事。”
“国忠啊,尔可要好好让地方官们赈灾,切不可让百姓受难,明白吗?”
杨国忠呵呵一笑,开口道:
“请陛下放心,关中乃是天下中枢,聚集大唐精华所在,怎么可能会有波及整个关中的大灾情?”
说着,杨国忠从袖子之中拿出一颗庄稼,献给李隆基。
“陛下请看,这是臣刚刚派人去那所谓的受灾之地取回来的庄稼。”
李隆基看着手中庄稼,咦了一声。
“谷穗很饱满,看着长势不错啊。”
杨国忠点头道:
“那可不?就是地方官被李林甫那奸人给带坏了,一点点小事就急忙上报。只不过是个村镇受灾,倒弄得好像整个关中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一样。”
李隆基闻言顿时放心了,笑道:
“那就好,百姓能安居乐业,朕才放心嘛。”
画面一转,已经来到了关中之外。
滔滔大水淹没了田地,冲垮了房屋。
无数百姓在洪水之中挣扎,哭嚎声惊天动地。
“老天爷,救救我们吧!”
“陛下,救救我们吧!”
一名浑身是泥点雨水的县令,站在齐膝的水中,心急如焚地对着身边吏员大吼。
“都已经上报三天了,为何长安那边毫无动静?”
便在此时,有人急匆匆地过来。
“大人,长安来人了。”
县令急急忙忙来到附近一处山头,这里果然有人在等着他。
“县令王友,谎报灾情,妄图骗取朝廷赈灾财物,罪莫大焉。”
“中书令杨大人有令,王友即可革职,锁拿归京,严加查办!”
王友大惊失色,奋力挣扎。
“尔等都瞎了吗?这洪水就在尔等眼前,如此之多的百姓流离失所,尔等怎么能……”
一记重拳轰击在王友的太阳穴上,让他当场昏了过去。
负责传令的那名官员冷笑一声。
“聒噪!”
画面一转,杨国忠坐在政事堂中,看着面前一封奏折。
“臣扶风太守房琯启奏陛下,扶风郡近来暴雨倾盆大水不断,百姓受灾严重,恳请朝廷调派资源赈灾。”
杨国忠勃然大怒,一巴掌将这奏折拍在了桌案上。
“如今乃是天宝盛世,人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,哪里来的什么狗屁水灾火灾?”
“来人啊,立刻让御史去锁拿调查房琯,这狗官蓄意夸大灾情欺骗朝廷,定然是李林甫奸党余孽!”
【两次水灾,都被杨国忠以问责当地主官而告终,朝廷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赈灾。】
【此后,地方官员噤若寒蝉,不敢再将任何灾情上报。杨国忠得意洋洋,凭此作为政绩向李隆基夸耀,李隆基信以为真,认为杨国忠治理有方,对其越发宠信。】
【李林甫在位时,朝中乌烟瘴气,大唐经济发展陷入停滞。但遇到灾情时,李林甫依旧能妥善处置,老百姓生活虽然困顿,却依旧能勉强生存。】
【等杨国忠执政后,对灾情一律无视,只不过两年多时间,各地饥荒水灾旱灾不断,无数百姓沦为灾民流民,地方上民怨沸腾。】
【此时朝中另外一名极受李隆基宠爱的大臣,开始悄悄地在大唐河北地收买人心。】
画面之中,一群群的灾民正在排队,接受施舍的粥食。
“尔等都要记住,朝廷那边杨国忠奸贼当道,朝廷根本就没有赈灾的粮食发下来。”
“这批粮食,是咱们大都督安禄山大人调拨的,大家要谢谢安禄山大都督的救命之恩!”
听到这里,那些灾民们不由感动不已,议论纷纷。
“唉,之前有个奸臣李林甫,现在又来了一个杨国忠,你说这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啊。”
“到头?呵呵,你想得美。咱们河北向来和关中不对付,明明河北产粮最多,为啥咱们还会饥荒?因为河北税负天下最重,比关中、江南和山东加一起还多!”
“什么?这朝廷怎能如此苛待我们河北人呢?”
“哼,还不是因为咱们当年是大齐(北齐)的,朝廷皇帝是大周(北周)后裔,他们灭了咱们统一天下,但心里从来不把河北人当人看!”
“奶奶的,这也太过分了,要是有一天活不下去,干脆反了算了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“就是,要是安禄山大都督这样的河北自家人当皇帝,那就好了。”
城头,安禄山站在那里,微笑看着这一切。
“真是天助我也!”
在安禄山的身旁,安庆绪等几个儿子陪伴着,闻言脸上都带着笑意。
“父亲,这要是再来几场灾殃,河北百姓就真的对大唐离心离德了。”
“要不,咱们现在直接反了吧?”
安禄山迟疑片刻,微微摇头。
“再等等吧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”
安庆绪忍不住道:
“那个让父亲忌惮的李林甫,不是都已经死了吗?”
安禄山闻言,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,脑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和李林甫见面的一幕幕。
安禄山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
“再等等!尔等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,老子可是心知肚明。”
“那老贼虽然死了,保不准还在河北留了什么后手,就等着老子一头撞上去呢。”
安庆绪哑口无言,心中极为不解。
一个死人,怎么就能让自家老爹如此忌惮?
安禄山目光投向西南,那是长安的方向。
再等等。
再给杨国忠一些时间,等杨国忠彻底清除了大唐所有李林甫的棋子。
到那时,天下谁能挡我安禄山!
大秦世界之中,扶苏微微吃惊。
“这胡人,真要造反了!”
秦始皇冷笑一声。
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胡人造反,有什么奇怪的?”
扶苏哑然片刻,沉吟道:
“或许,不应该太信任胡人,至少不能让胡人独当一面。”
秦始皇嗯了一声,淡淡道:
“用当然可以用,但也需要制衡。”
“像安禄山这般,一个人担任范阳、河东、平卢三镇节度使,掌控整个河北军政大权,简直就是国中之国。”
“这般用人,若是不出事,那才叫见鬼了呢!”
扶苏深以为然。
大汉世界之中,刘邦啧啧作声。
“这安禄山还真有点意思,竟然知道在起兵之前先收买人心。”
“都说人不可貌相,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肥猪猡,竟能野心勃勃至此呢?”
听着刘邦的锐评,群臣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。
还是萧何打破了沉默,开口道:
“臣觉得,天道有常,臣子各行其是,君王垂拱而治,才是天道所愿。”
“如安禄山和杨国忠这般奸佞,执掌大权,危害天道人伦,大唐如何不乱?”
“唯似陛下这般圣人治世,大汉虽不如大唐富庶,却可长久也。”
刘邦眉头顿时展开,朝着萧何竖起了大拇指。
“老萧啊,你果然不愧是咱们沛县老兄弟里读书最多的,说话就是中听,朕喜欢!”
说着,刘邦笑呵呵地看向金幕。
“本来看到李隆基这小子的开元盛世,朕心里是真有点不舒服的。”
“但现在嘛,也就那么回事!”
“唉,就是苦了这些李隆基治下的大唐老百姓了。”
贞观世界之中,李世民看着金幕,长久无言。
大唐群臣,也是一个个表情非常凝重。
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,金幕视频之中的大唐发展到这一幕,乱局的苗头已经出现。
而且,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安禄山所引爆!
房玄龄干咳一声,道:
“陛下,臣觉得,任用胡人番将其实并无问题,但让一个胡人掌控如此巨大的权势,还是过分了一些。”
群臣闻言,纷纷赞同。
“咱们大唐的基业,确实也有许多胡人将军从中协助,帮大唐征战,并非所有胡人都不可靠。”
“但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,都不应该获得如此重要的权力,在地方上完全无人可制衡。”
贞观时代,名臣辈出。
朝堂之上这些后世史书赫赫有名的人物,一眼就看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。
没人制衡!
一旦一个人掌控了无人制衡的权力,他的野心就会迅速的膨胀。
绝对的自由,只能代表着灾难和毁灭!
李世民点了点头,道:
“是啊。看来,朕有必要想个办法,加强一下将来的皇家教育才行。”
这个念头,在李世民看这段视频期间,越发强烈,直至今日被说出口。
大唐后世这些皇帝,明显缺乏足够的帝王教育。
李世民准备以自己多年的治国经验,写一本仅供大唐后世皇帝、太子阅读的书。
书名李世民都已经想好了,就叫做——
《帝范》。
金幕中,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。
【各种各样诋毁朝廷的流言,在安禄山的纵容和支持下,疯狂在河北各地传播。】
【这流言传播速度极快,以至于就连长安城之中的杨国忠都得到了消息。】
画面之中,杨国忠急急忙忙,来到了李隆基的面前。
“陛下,安禄山在河北蓄养军队死士,老臣觉得他这是要造反啊!”
正在和杨贵妃一同赏景的李隆基闻言,顿时皱眉。
“安禄山要造反?你可有什么证据?”
杨国忠二话不说,立刻就拿出了一大堆的奏折。
“陛下请看,这些全都是河北各地的官员,上奏章告发安禄山的折子。”
李隆基随意翻了几张,就丢到一旁。
“行了,朕知道了。回去做你的事情吧。”
杨国忠面如土色,但依旧只能讪讪离开。
杨贵妃站在一旁,见状不由好奇道:
“陛下似乎早有预料?”
李隆基鼻尖传来一阵香味,正是来自于杨贵妃身体,让他顿时感觉心情大好,便笑道:
“这些个折子,全部都是杨国忠的党羽送上来的,朕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。”
“再说了,安禄山不是爱妃的好儿子嘛,爱妃平日里也没少说他的好话。”
杨贵妃闻言,顿时不由捂嘴娇笑,瞪了李隆基一眼。
“陛下真讨厌,妾身还年轻着呢,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大胖儿子?”
李隆基被杨贵妃这一眼弄得半边身子都酥软了,嘿嘿一笑,搂住了杨贵妃的腰肢。
“好好好,咱们不要这个又老又胖的儿子,咱们自己造一个又白又胖的好儿子!”
【杨国忠对安禄山的警惕和弹劾,在李隆基看来,这只不过是两名臣子之间相互的争权夺利罢了。】
【李隆基并未采信杨国忠的话,因为他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杨国忠,安禄山这位手握重兵的臣子就是最好的选择。】
【话虽如此,李隆基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警惕,于是便下旨让宦官辅趚琳去见安禄山,打探河北情报。】
【不想,辅趚琳到了河北,接受了安禄山大笔金钱的贿赂,回京之中极力称赞安禄山的忠心。】
【但杨国忠依旧不死心,又对李隆基声称,安禄山心存反志,如果李隆基召安禄山来长安,安禄山肯定是不敢来的。】
【于是李隆基便发出圣旨,召安禄山前往长安述职。】
画面之中,安禄山坐着马车,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,缓缓靠近了华清宫。
此时的安禄山,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斤,肚子大得都要从腰间掉下来了。
他肥胖的脸上充满了阴骘,表情阴晴不定。
在安禄山的身边,他的儿子安庆绪忧心忡忡。
“父亲,咱们何必要来?直接起兵便是。”
安禄山深吸一口气,缓缓摇头。
“不,咱们还需要一些时间。大唐虽然崩坏,但如今的大唐依旧不足以让为父一鼓而下。”
很快,安禄山进入华清宫中,来到了李隆基和杨贵妃面前。
刚一见到李隆基,安禄山立刻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。
“臣安禄山见过陛下,孩儿安禄山见过母妃!”
李隆基看着安禄山如此恭敬,脸上顿时露出笑容。
“好好好,起来说话。”
说完,李隆基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杨国忠。
杨国忠一脸呆滞。
就在刚刚,杨国忠还跟李隆基说,安禄山前来只不过是一个假象。
没想到,如今安禄山真的出现在了面前!
安禄山从袖子之中拿出了两个盒子,恭敬道:
“这一盒是臣从长白山那边得到的千年人参,有延年益寿之功效,特进献给陛下,希望陛下永葆青春。”
“还有一盒也是出自长白山的百年灵芝,有驻颜美容之效,献给母妃,希望母妃美丽常在。”
这两个礼物一出,唐玄宗和杨贵妃顿时满脸笑容。
尤其是杨贵妃,更是连声夸奖安禄山有孝心,全然不顾自家表哥杨国忠在旁那死了亲娘的哭丧脸。
李隆基大笑道:
“来人啊,传宴,今日朕要好好的和禄山喝上几杯。”
很快,华清宫之中灯火通明,杯觥交错,无数丰腴宫女翩翩起舞,酒香伴随着女子身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,让每一个与会之人都不由露出笑容。
镜头缓缓拉远,离开了华清宫,朝向不远处的骊山。
骊山之下,一匹瘦马吃力地拉着马车,正朝着东方而去。
雪花纷纷扬扬,从天而降。
寒风呼啸,将马车厚厚的门帘不时掀开,带来一阵阵寒风。
终于,官道前方出现了一盏灯火。
驾车的车夫忙转过头来,对着车厢叫道:
“杜大人,咱们就在前面的驿站安歇吧,不能再往前走了,不然马会冻死的!”
车厢之中传来一个声音。
“好!”
片刻后,马车缓缓来到驿站面前。
车门帘被掀开,露出了一张清瘦的中年男子脸庞,头戴一顶大唐九品官帽。
这便是被车夫称为“杜大人”之人了。
杜大人刚下马车,就咦了一声。
“哪里来的乐声?”
车夫愣了一下,很快释然,伸手一指。
“杜大人请看,那里就是陛下和杨贵妃所在的华清宫,估计是宫里有什么宴会吧。”
“你不知道,俺们这一带的人都很喜欢华清宫开宴会呢。”
杜大人奇道:
“为何?难道是宴会吃剩的酒菜,会赏赐给附近百姓?”
车夫摇了摇头,笑道:
“杜大人你都在长安这么多年了,还不知道长安的贵族们是什么德性?”
“华清宫不是有一座华清池么,吃剩的饭食都会倒在里面,从池水里流出来。”
“冬天这河也不上冻,很多人就在宴会结束后跟河边等着,把那些河里的食物捞起来。正好天气还冷,食物也不会坏,拿回家热一热,那可老好吃了!”
杜大人闻言,惊愕无言,再看向那灯火辉煌的华清宫,眼神之中不由多了几分茫然。
车夫催促道:
“杜大人,外面冷,赶紧进驿站吧!”
杜大人默默点头,朝着驿站走去。
他心事重重,一时不察,被脚下某个障碍物绊了一个趔趄,摔倒在地。
好不容易站起身来,杜大人目光突然一凝。
“这……死人?”
刚刚绊倒他的,竟然是一具横卧雪中的尸体!
车夫咦了一声,走过来,伸手在尸体的鼻间探了一下,又摸了摸尸体的脸,摇头道:
“已经死很久了,没救了。杜大人,我们走吧。”
杜大人明显有些恼怒,道:
“人死应入土为安,你我既然见面,为何不能将其安葬?”
车夫默然片刻,轻声道:
“杜大人固然是个好人,可每年冬天这条路上都要死成百上千个人,你又怎么能安葬得过来?”
杜大人如遭雷击。
片刻后,他叹了一口气。
“既然见到,终究不能什么也不做。”
在车夫的帮忙下,两人一起将尸体拖到路旁,堆了一个雪墓,又拿来一些树枝并拢插在上面,就算是一块墓碑了。
看着面前的雪墓,听着远处风中隐隐约约来自华清宫的乐声,杜大人一声长叹。
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!”
“好好一个开元盛世,为何到了天宝年间,却成了这般模样呢?”
两人一前一后,朝着不远处的驿站走去。
很快,一名驿卒打开了驿站大门,上下打量了一下杜甫,见到他那顶官帽,这才有了一点点的好脸色。
“这位大人,请取出通关文书,再报上籍贯姓名。”
杜大人表情黯然,轻声道:
“巩县人士,大唐九品小吏,杜甫。”
唐初世界之中,李渊看到这里,不免有些疑惑。
“杜甫?这倒是没听说过。”
群臣也是议论纷纷。
“奇怪了,这盘点视频之中,出场的要么是那种毫无姓名的普通老百姓,要么就是那种史书流芳的有名人物。”
“这杜甫看起来像是个不得志的小吏,也能配得上入盘点视频之中?”
“难道这杜甫将来会成为力挽狂澜的大人物?”
还没等这些大臣们讨论完,密集的弹幕突然出现。
【宋太祖赵匡胤:哇,是杜甫!朕非常喜欢他的诗词!】
【宋仁宗赵佶:天呀,杜甫,朕的偶像!忧国忧民的大诗人。】
【明太祖朱元璋:没想到,不曾见诗仙李白,却看到了诗圣杜甫!】
【元世祖忽必烈:哦哟哟,是杜甫!朕虽爱李白,亦是更爱杜甫!】
……
一时间,大唐之后各种朝代弹幕,犹如刷屏一般海量出现,目不暇接,甚至连金幕的画面都被密密麻麻的弹幕给淹没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