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雍正皇帝觉得,官员们贪财啊,说到底,就是工资太少啦!少到啥程度呢?封建时代,宋朝当官最爽啦,宋朝宰相一年的工资收入,注意哦,只是工资,不包括奖金那些杂七杂八的,加起来相当于今天的 300 万人民币呢!到了明朝,朱元璋当皇帝,他啥出身?农民呗!从小被贪官恶吏欺负,所以他可讨厌当官的了。他自己当了皇帝,这毛病也没改。他觉得给你们点儿钱能过日子就不错啦,你们比农民强多啦!你们一天天的干啥呀?哎,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,还出不了力气,所以明朝官员的俸禄就特别低。清朝呢?是照着明朝来的,这工资一低,火耗银子就没法避免啦。火耗银子这玩意儿,你可以理解成老百姓被迫交的附加税。到了雍正这儿,他就得想办法呀,把这些附加税改成法定的正税。可把附加税取消了,怎么搞定那些靠火耗银子发财的大臣们呢?雍正就想了个制度叫养廉银,给你们发养廉银。啥叫养廉银?其实就是用高薪鼓励官员廉洁,别贪污,所以才叫养廉银。
那么这个养廉银高到什么程度啊?通常是你正常薪水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啊,比如。一位总兵年俸67两,养廉银就是一千五百两,巡抚大人就更夸张了,年薪155两,养廉银两。所以这一发养廉银,这个官员活的有点像个人了。
所以呢,雍正就讲啦,我这会儿给你们发养廉银哦,你们可别再贪啦!这些钱足够你们活得舒舒服服,体体面面啦!不过你想想,这样的改革能让贪官们不贪吗?那肯定不可能呀!黑眼珠直勾勾地盯着白花花的银子,谁能不动心呢?清酒能让人脸红,财宝能勾人心魄嘛!然后呢,这种制度的毛病到后面就慢慢暴露出来啦!为啥呢?因为上面有政策,下面就有对策呀!当官的每年上交的时候,自己先截留一部分,把剩下的交给布政使司衙门。那布政使司衙门也一样,我也再截留一部分,再往上交。朝廷发养廉银下来,也是这个道理哦!朝廷发到省里,省里截留一部分,省里再发到下面,下面又截留一部分,再发到县,一级一级往下扣,所以经过上级层层克扣,真正到你手里的养廉银能有一半就不错啦!有的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呢!
所以说啊,该贪还是得贪,你看清朝后期不就有这么个说法嘛!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,清知府都能有十万,那不清的呢?那脏知府呢?我的天,简直不敢想象啊!不过这么一对比,就不难发现,还是当地方官舒服啊,因为同级别的地方官,俸禄本来就比京官高,再加上离皇帝远,这些所谓的地方父母官们,平时多收点田赋,偷点火耗,可比养廉银子多多啦!所以京官穷啊,正因如此,地方官得给京官上供,这就叫冰敬炭敬。什么是冰敬炭敬呢?冰敬就是夏天到了的时候,各地官员打着买消暑物品的幌子,给靠山送礼,一般呢,40 两白银起步,最少也得 40 两。就像现在说的,要想升职,得找关系送礼。哎,送礼,这就叫冰敬。炭敬就好理解了,冬天嘛,各地官员以购置这个取暖木炭为名,孝敬给上官们的银子。嘴上说冰敬炭敬,其实就是冬夏两季公开行贿的理由啊。
在这清朝呀,行贿可不能直接送钱哟!除了冰敬炭敬,其他时候送钱可太俗气啦!你这愣头青要是进京办事儿,想找哪位大人帮忙,那就直奔琉璃厂找家古画店,花一万两银票买幅画。然后拿着画去见王爷或者大人,就说:“大人,我知道您高雅,这幅画您看看怎么样?古画请您笑纳。”文人嘛,同僚之间送幅画,这算啥呀!大人自然心领神会就收下啦,然后说:“这事儿包在我身上,你走吧。”这哥们儿前脚刚走,大人马上就吩咐管家:“这幅画哪儿买的?退了去!拿着画去这家店,把九千九百两银子给我拿回来。那一百两是给花店洗钱的钱。”就这样,同样一幅画,能有十几位大人都收到过。不过这也无所谓啦,反正就是个道具嘛!所以呢,地方官的收入比京官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,地方大官儿至少高 20 倍呢!在利益的驱使下,大家都不愿意做京官,都对地方官趋之若鹜啦!
那你说说看。我就想当个清官,我人格高尚,出淤泥而不染,难道不行吗?当然不行啦!你要是这么玩儿,分分钟就把你弹劾掉咯。你这是啥意思呀?大家都贪,就你不贪,那我们怎么能相信你呢?不是一路人,心肯定不一样嘛。以后谁还敢用你,谁敢推荐你呀?推荐你也没啥好处啊,冰敬炭敬你都给不起,当然啦,你要是皇上的人那另当别论,可那样的人能有几个呀!
哈哈,这就是清朝那会儿的官场制度啦!这么一来呢,从皇帝到京官再到地方官,那可就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咯。这样咱们就能明白啦,为啥皇帝不乐意随便撤换那些贪官呢?毕竟天下的官员都差不多,撤了这个,再撤那个,以后谁来帮他办事呀?虽说这些“陋规”没规定具体的数目,不过还是有一定的潜规则哦。官员们只能照着这种潜规则来,不能少送,也不能多送。不能少送,这点大家都懂。因为收钱的人会觉得你小气、抠门。那为啥不能多送呢?原因也很容易理解,收钱的人当然高兴啦,可其他官员就会对你不满意,觉得你是在“哄抬物价”,扰乱正常的官场秩序。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哟!
所以呀,根本没人去管炭敬冰敬这些事儿,不管啥时候,都不会去较真儿。只要不影响大局面,啥都好说。时间一长,炭敬冰敬就不是啥秘密啦,变得再正常不过。也就是说,地方官给朝廷大员们送点礼,这可不算贿赂哟。这样一来,朝廷官员们给皇帝办事就更积极啦,而地方官员们看京官收了钱,在地方上做事心里也踏实了,毕竟朝廷里有人能帮着说说话呀。这确实是个恶性循环,不过在封建时代,要处理好地方官和京官的关系可太难啦,就连雍正皇帝,只要不太过分,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喽。
雍正皇帝觉得,官员们贪财啊,说到底,就是工资太少啦!少到啥程度呢?封建时代,宋朝当官最爽啦,宋朝宰相一年的工资收入,注意哦,只是工资,不包括奖金那些杂七杂八的,加起来相当于今天的 300 万人民币呢!到了明朝,朱元璋当皇帝,他啥出身?农民呗!从小被贪官恶吏欺负,所以他可讨厌当官的了。他自己当了皇帝,这毛病也没改。他觉得给你们点儿钱能过日子就不错啦,你们比农民强多啦!你们一天天的干啥呀?哎,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,还出不了力气,所以明朝官员的俸禄就特别低。清朝呢?是照着明朝来的,这工资一低,火耗银子就没法避免啦。火耗银子这玩意儿,你可以理解成老百姓被迫交的附加税。到了雍正这儿,他就得想办法呀,把这些附加税改成法定的正税。可把附加税取消了,怎么搞定那些靠火耗银子发财的大臣们呢?雍正就想了个制度叫养廉银,给你们发养廉银。啥叫养廉银?其实就是用高薪鼓励官员廉洁,别贪污,所以才叫养廉银。
那么这个养廉银高到什么程度啊?通常是你正常薪水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啊,比如。一位总兵年俸67两,养廉银就是一千五百两,巡抚大人就更夸张了,年薪155两,养廉银两。所以这一发养廉银,这个官员活的有点像个人了。
所以呢,雍正就讲啦,我这会儿给你们发养廉银哦,你们可别再贪啦!这些钱足够你们活得舒舒服服,体体面面啦!不过你想想,这样的改革能让贪官们不贪吗?那肯定不可能呀!黑眼珠直勾勾地盯着白花花的银子,谁能不动心呢?清酒能让人脸红,财宝能勾人心魄嘛!然后呢,这种制度的毛病到后面就慢慢暴露出来啦!为啥呢?因为上面有政策,下面就有对策呀!当官的每年上交的时候,自己先截留一部分,把剩下的交给布政使司衙门。那布政使司衙门也一样,我也再截留一部分,再往上交。朝廷发养廉银下来,也是这个道理哦!朝廷发到省里,省里截留一部分,省里再发到下面,下面又截留一部分,再发到县,一级一级往下扣,所以经过上级层层克扣,真正到你手里的养廉银能有一半就不错啦!有的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呢!
所以说啊,该贪还是得贪,你看清朝后期不就有这么个说法嘛!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,清知府都能有十万,那不清的呢?那脏知府呢?我的天,简直不敢想象啊!不过这么一对比,就不难发现,还是当地方官舒服啊,因为同级别的地方官,俸禄本来就比京官高,再加上离皇帝远,这些所谓的地方父母官们,平时多收点田赋,偷点火耗,可比养廉银子多多啦!所以京官穷啊,正因如此,地方官得给京官上供,这就叫冰敬炭敬。什么是冰敬炭敬呢?冰敬就是夏天到了的时候,各地官员打着买消暑物品的幌子,给靠山送礼,一般呢,40 两白银起步,最少也得 40 两。就像现在说的,要想升职,得找关系送礼。哎,送礼,这就叫冰敬。炭敬就好理解了,冬天嘛,各地官员以购置这个取暖木炭为名,孝敬给上官们的银子。嘴上说冰敬炭敬,其实就是冬夏两季公开行贿的理由啊。
在这清朝呀,行贿可不能直接送钱哟!除了冰敬炭敬,其他时候送钱可太俗气啦!你这愣头青要是进京办事儿,想找哪位大人帮忙,那就直奔琉璃厂找家古画店,花一万两银票买幅画。然后拿着画去见王爷或者大人,就说:“大人,我知道您高雅,这幅画您看看怎么样?古画请您笑纳。”文人嘛,同僚之间送幅画,这算啥呀!大人自然心领神会就收下啦,然后说:“这事儿包在我身上,你走吧。”这哥们儿前脚刚走,大人马上就吩咐管家:“这幅画哪儿买的?退了去!拿着画去这家店,把九千九百两银子给我拿回来。那一百两是给花店洗钱的钱。”就这样,同样一幅画,能有十几位大人都收到过。不过这也无所谓啦,反正就是个道具嘛!所以呢,地方官的收入比京官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,地方大官儿至少高 20 倍呢!在利益的驱使下,大家都不愿意做京官,都对地方官趋之若鹜啦!
那你说说看。我就想当个清官,我人格高尚,出淤泥而不染,难道不行吗?当然不行啦!你要是这么玩儿,分分钟就把你弹劾掉咯。你这是啥意思呀?大家都贪,就你不贪,那我们怎么能相信你呢?不是一路人,心肯定不一样嘛。以后谁还敢用你,谁敢推荐你呀?推荐你也没啥好处啊,冰敬炭敬你都给不起,当然啦,你要是皇上的人那另当别论,可那样的人能有几个呀!
哈哈,这就是清朝那会儿的官场制度啦!这么一来呢,从皇帝到京官再到地方官,那可就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咯。这样咱们就能明白啦,为啥皇帝不乐意随便撤换那些贪官呢?毕竟天下的官员都差不多,撤了这个,再撤那个,以后谁来帮他办事呀?虽说这些“陋规”没规定具体的数目,不过还是有一定的潜规则哦。官员们只能照着这种潜规则来,不能少送,也不能多送。不能少送,这点大家都懂。因为收钱的人会觉得你小气、抠门。那为啥不能多送呢?原因也很容易理解,收钱的人当然高兴啦,可其他官员就会对你不满意,觉得你是在“哄抬物价”,扰乱正常的官场秩序。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哟!
所以呀,根本没人去管炭敬冰敬这些事儿,不管啥时候,都不会去较真儿。只要不影响大局面,啥都好说。时间一长,炭敬冰敬就不是啥秘密啦,变得再正常不过。也就是说,地方官给朝廷大员们送点礼,这可不算贿赂哟。这样一来,朝廷官员们给皇帝办事就更积极啦,而地方官员们看京官收了钱,在地方上做事心里也踏实了,毕竟朝廷里有人能帮着说说话呀。这确实是个恶性循环,不过在封建时代,要处理好地方官和京官的关系可太难啦,就连雍正皇帝,只要不太过分,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