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一个老油条相国,一个气的咬牙切齿的大将军,两者都把精力放在了对方的身上,互相顶牛,谁也不服气谁。
这种情况早已有之,只是太子遇害,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,这才有了今天朝堂上的一幕。
朝堂混乱,本来顺利的结盟事务也被搁置到了一旁,无人关心。
两派人马僵持不下,一时间局势陷入了僵局,韩安看着这满朝文武,竟然无一可用的忠心之人。
太子的案子若是落在其中一派的人手里,必然会成为攻讦另一派的工具,至于真相如何,并不重要。
所以将调查太子落水案的权力交付在谁手中,是一件必须再三掂量的问题。
正当这时,殿外又传来了宦官尖细的通报声:“九公子请求上殿!”
话音刚落,殿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,从外面走进来一位风姿卓然的年轻公子,正是刚从儒家归来的韩非。
“父王,我刚刚得到消息,大哥竟然在过桥时不慎落水而死,堂堂一国储君,死的如此随意,这简直是太大的笑话!其间定有隐情!”
韩非高声说道,言语间铿锵有力。
“这么说,九公子是有高见了?”一旁的桌案后面,大将军姬无命阴恻恻地说道,神色不善。
“高见不敢称,只是一点个人的想法,不知对错,还请大将军多多指教。”韩非朝旁边一揖,姿态礼仪做的无可挑剔。
“我没什么可指教的”,姬无命极为反感这个忽然跳出来的公子韩非,面无表情地说道。
“既然你觉得这里面有隐情,那太子一案就交由你来查!”韩王安一拍桌案,伸手指道:“限你七日内破案,越快越好,到时候赏赐少不了!”
“既然父王应允,儿臣还有一事相求”,韩非胸有成竹,他在来此处之前早就有了充足的准备,这会儿在大殿上对着诸多朝臣侃侃而谈:“既然要查太子一案,必要的官职还是要有的,不然何以服众?请父王开口,任命儿臣司隶一职,如此方好查案。”
“这前任司隶刚刚犯错免了职,位置倒是空缺出来…”,韩王安在心中衡量,犹豫不决。
司隶的位置不比其他,在韩国的朝堂之中地位特殊,不仅可以查案办案,还有机会调动军队,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。
若是放在常人身上,没有经过几十年的朝堂熬炼,是没有资格接手这等重要的职位,可是韩非身份特殊,乃是韩国公子,也就是皇亲国戚,正儿八经的皇子,身份尊贵,自然有这个资格接手九卿之一的司隶。
“韩非公子有心查案,但终究年轻,担任司隶一职难以服众”,张开地捋着胡须,说完一段话,很快又有了转折:“但是九公子身份尊贵,非同凡人可比,自然不用考虑条条框框,大王不妨让九公子暂任代司隶一职,若是能调查出太子之事另有隐情,揭开背后的真相,到时候再论功行赏,也是不迟。”
这番言论一出,朝堂上的文臣们纷纷附和,一时之间众人都觉得张开地言之有理,不愧是屹立朝堂数十年不倒的老相国。
见到臣下皆同意张开地的想法,韩王安也不能一意孤行,只能点头应允道:“司隶一职就由九公子韩非暂代,至于能不能去掉这个代字,还要看你的表现了!”
话音已落,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。
楚歌旁观这一幕幕的发生,不由得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后世被称作韩非子的年轻人。
别的不说,今日在朝堂上的手段确实很了得。
三言两语之间,刚刚归国不久的韩非便从一介手无实权的公子,变成了九卿之一的司隶,手掌司狱大权,在紧急情况下,甚至还可以调动城中军队。
还有那位张相国,明贬实褒,几句话的功夫,便将韩王安的思路扭转,以退为进,让韩非领了司隶的职位,至于条件中所提到的功劳,有了调动整个韩国司狱的权力,还怕没有功劳吗?
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,以楚歌的眼光来看,这个代字用不了多久便能去掉了。
太子遇害的事情发生的太突然,即使是以姜渠的眼光,也从来没见过这样公然在朝堂上斗殴的一幕,韩国文武不和已经放到了桌面上,难以继续掩饰下去。
本来顺利的联盟事宜被搁置到了一边,在几位宦官客客气气地带领下,使团众人回到了承平宫中。
回去的马车上,姜渠眉头紧锁,长叹道:“当真是好事多磨,两国联盟的事情,恐怕又要再起波澜了。”
“姜侯爷,你看这郑国朝堂上的乱局什么时候才能结束?”说话的是郑直,他负责使团的后勤事务,很受姜渠的重视。
“说不准,那张相国与姬将军不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太子之位上面,我们多半是卷入这一场乱局之中”,姜渠揪着胡子,脸色纠结,联盟之事事关重大,但更重要的是,韩国政局内斗,很有可能牵连到他们身上。
别的不说,两国联盟,几乎已经得到了韩王的认可,身为盟友,说话便有了几分分量,韩王安不得不考虑得罪未来盟友的风险。
其次,韩周两国相邻,大周的实力要强出不少,西面的强秦固然让人恐惧,大周在这方面的威慑力也不会差上太多。
所以,使团的到来时间节点很是微妙,正处于太子之位空悬的时期,可以预想的是,新郑诸位公子肯定会用尽手段,争取大周使团的支持。
“走一步,看一步,诸位要做好长留新郑的准备了”,姜渠开口道。
叮嘱完毕,众人便各自分散,楚歌刚回到所住的阁楼之中,便有丫鬟送上一封火漆的信封。
楚歌伸手一划,指尖如小刀一般,平整地切开信口。
发白的信纸上,用毛笔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:“夜半时分,城东树林见。”
底下还有一个隐秘的标记,正是属于悬镜司所特有,写信之人的身份已经表明出来。
一个老油条相国,一个气的咬牙切齿的大将军,两者都把精力放在了对方的身上,互相顶牛,谁也不服气谁。
这种情况早已有之,只是太子遇害,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,这才有了今天朝堂上的一幕。
朝堂混乱,本来顺利的结盟事务也被搁置到了一旁,无人关心。
两派人马僵持不下,一时间局势陷入了僵局,韩安看着这满朝文武,竟然无一可用的忠心之人。
太子的案子若是落在其中一派的人手里,必然会成为攻讦另一派的工具,至于真相如何,并不重要。
所以将调查太子落水案的权力交付在谁手中,是一件必须再三掂量的问题。
正当这时,殿外又传来了宦官尖细的通报声:“九公子请求上殿!”
话音刚落,殿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,从外面走进来一位风姿卓然的年轻公子,正是刚从儒家归来的韩非。
“父王,我刚刚得到消息,大哥竟然在过桥时不慎落水而死,堂堂一国储君,死的如此随意,这简直是太大的笑话!其间定有隐情!”
韩非高声说道,言语间铿锵有力。
“这么说,九公子是有高见了?”一旁的桌案后面,大将军姬无命阴恻恻地说道,神色不善。
“高见不敢称,只是一点个人的想法,不知对错,还请大将军多多指教。”韩非朝旁边一揖,姿态礼仪做的无可挑剔。
“我没什么可指教的”,姬无命极为反感这个忽然跳出来的公子韩非,面无表情地说道。
“既然你觉得这里面有隐情,那太子一案就交由你来查!”韩王安一拍桌案,伸手指道:“限你七日内破案,越快越好,到时候赏赐少不了!”
“既然父王应允,儿臣还有一事相求”,韩非胸有成竹,他在来此处之前早就有了充足的准备,这会儿在大殿上对着诸多朝臣侃侃而谈:“既然要查太子一案,必要的官职还是要有的,不然何以服众?请父王开口,任命儿臣司隶一职,如此方好查案。”
“这前任司隶刚刚犯错免了职,位置倒是空缺出来…”,韩王安在心中衡量,犹豫不决。
司隶的位置不比其他,在韩国的朝堂之中地位特殊,不仅可以查案办案,还有机会调动军队,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。
若是放在常人身上,没有经过几十年的朝堂熬炼,是没有资格接手这等重要的职位,可是韩非身份特殊,乃是韩国公子,也就是皇亲国戚,正儿八经的皇子,身份尊贵,自然有这个资格接手九卿之一的司隶。
“韩非公子有心查案,但终究年轻,担任司隶一职难以服众”,张开地捋着胡须,说完一段话,很快又有了转折:“但是九公子身份尊贵,非同凡人可比,自然不用考虑条条框框,大王不妨让九公子暂任代司隶一职,若是能调查出太子之事另有隐情,揭开背后的真相,到时候再论功行赏,也是不迟。”
这番言论一出,朝堂上的文臣们纷纷附和,一时之间众人都觉得张开地言之有理,不愧是屹立朝堂数十年不倒的老相国。
见到臣下皆同意张开地的想法,韩王安也不能一意孤行,只能点头应允道:“司隶一职就由九公子韩非暂代,至于能不能去掉这个代字,还要看你的表现了!”
话音已落,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。
楚歌旁观这一幕幕的发生,不由得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后世被称作韩非子的年轻人。
别的不说,今日在朝堂上的手段确实很了得。
三言两语之间,刚刚归国不久的韩非便从一介手无实权的公子,变成了九卿之一的司隶,手掌司狱大权,在紧急情况下,甚至还可以调动城中军队。
还有那位张相国,明贬实褒,几句话的功夫,便将韩王安的思路扭转,以退为进,让韩非领了司隶的职位,至于条件中所提到的功劳,有了调动整个韩国司狱的权力,还怕没有功劳吗?
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,以楚歌的眼光来看,这个代字用不了多久便能去掉了。
太子遇害的事情发生的太突然,即使是以姜渠的眼光,也从来没见过这样公然在朝堂上斗殴的一幕,韩国文武不和已经放到了桌面上,难以继续掩饰下去。
本来顺利的联盟事宜被搁置到了一边,在几位宦官客客气气地带领下,使团众人回到了承平宫中。
回去的马车上,姜渠眉头紧锁,长叹道:“当真是好事多磨,两国联盟的事情,恐怕又要再起波澜了。”
“姜侯爷,你看这郑国朝堂上的乱局什么时候才能结束?”说话的是郑直,他负责使团的后勤事务,很受姜渠的重视。
“说不准,那张相国与姬将军不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太子之位上面,我们多半是卷入这一场乱局之中”,姜渠揪着胡子,脸色纠结,联盟之事事关重大,但更重要的是,韩国政局内斗,很有可能牵连到他们身上。
别的不说,两国联盟,几乎已经得到了韩王的认可,身为盟友,说话便有了几分分量,韩王安不得不考虑得罪未来盟友的风险。
其次,韩周两国相邻,大周的实力要强出不少,西面的强秦固然让人恐惧,大周在这方面的威慑力也不会差上太多。
所以,使团的到来时间节点很是微妙,正处于太子之位空悬的时期,可以预想的是,新郑诸位公子肯定会用尽手段,争取大周使团的支持。
“走一步,看一步,诸位要做好长留新郑的准备了”,姜渠开口道。
叮嘱完毕,众人便各自分散,楚歌刚回到所住的阁楼之中,便有丫鬟送上一封火漆的信封。
楚歌伸手一划,指尖如小刀一般,平整地切开信口。
发白的信纸上,用毛笔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:“夜半时分,城东树林见。”
底下还有一个隐秘的标记,正是属于悬镜司所特有,写信之人的身份已经表明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