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对酒当歌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李天一条小命,对于赵伟而言微不足道,然而此人迟早会给韦丞相带来祸端,他心中对此甚是明晰。
当韦荣寻到他时,赵伟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详述了一遍,并且他觉得李天这等差货,已无继续饲养的必要,既然早晚都是个死,那便要让其死得其所。
此事没过多久,李刚携万两钱财求见韦相,期望他从中斡旋,当他得知李天在上京的言论后,背后脊柱顿感冷汗直冒。
“我怎会有如此一个孽畜。”虽说骂得狠厉,但也并不心疼。
这逆子多年来,给他诞下的孙子孙女都有二十余个了,再说他还有两个儿子,起码不像李天这般会惹事。
既然大号已然练废,不如好好练练小号。
韦相爷毫不客气地收下了钱财,至于李天的死活,他也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:莫为了一个废物,毁了一家人的性命。
话说五皇子赵恒,现年二十一岁,本应册立王妃,可自己一直体弱多病,此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。
赵恒喜爱读书,偶尔也会走出皇宫,结交一些学子,其中不乏有一些寒门学子,正因如此,他在一众学子中的名声极佳。
但知晓他是皇子身份的人却不多。
大周上京城有两大书院颇具名气,一个是文人学子向往的崇文书院,这几乎相当于国子监了,还有一个书院叫做德清书院,这是朝中右丞相范文渊和大学士苏辙创建的。
当初苏辙提出建立书院,原是打算去定州郡创立,结果右丞相范文渊提出就在上京建立,专为好学的学子而设。
之所以提出是好学的学子,其中也包含了寒门学子。
为使这些学子能在此坚持下去,范文渊鼓励富有的学子购买学府里的书,若觉日后用不上也可捐献给学院,留给后面的学子使用。
寒门学子大多在此读书的,都会抄书等做一些公益之事,以换取在学院的一些住宿与伙食费用,在这两种办法下,书院的图书储量比崇文书院还多。
赵恒为扩大自己在学子中的影响,时常前往德清书院,这般难免右丞相范文渊会认出,但赵恒不以皇子身份自居,时常还捐书捐物给书院。
如此一来,原本依靠苏辙、范文渊两大儒士捐募的书院,有了五皇子在背后的扶持,书院如今显得更为正式不少。
如今书院里的学子,不单单是寒门书生,商贾和一些官家子弟前来读书的也甚多。
德清书院是无需交束修的,远来的寒门学子在此吃饭基本也是免费的,这就要靠众人的自觉与主动捐款才能维系。
当然寒门书生也并非不知廉耻之人,白天能帮人书写绘画之类的活计也会去做,得来的钱财会主动上交学院。
李俊家中仅有一老母,靠着给人家浆洗缝补勉强度日,自己也会给书店抄书,不时再给学院做一些公益。
他这般显得比一般人辛苦许多,赵恒也就是在这时结识的李俊。
“我常见李兄带着书稿去书坊,想必是抄书获得一些钱财吧。”
被赵恒撞见,本非一件多丢人的事,然而自己与其他学子一样都在德清书院,自己却私下揽活贴补家用,顿时觉得自己面色涨红。
赵恒也自知撞破了他人的囧事,忙道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,正所谓无私天地宽,我想李兄不是自私的人。”
李俊见赵恒言语恳切,也不再那般尴尬,说道:“实不相瞒,家中父亲早逝,仅有一个老母将我拉扯大,我只能做这些抄写的活计,补贴家用。”
“善!”赵恒合掌后,朝着李俊竖起一个大拇指,展露出自己对他的敬意。
李俊见赵恒对自己如此友善,躬身道:“在下家境贫寒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“无妨,我赵恒交友只看人品,不看家世,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”。
就这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,却给李俊未来开启了一扇金光大道之门。
加完书稿李俊就要回家,而赵恒邀李俊喝酒。
李俊道:“赵公子,我家中还在等我的米下锅,我若不回去,我的母亲今天或许会饿着,而我这个做儿子的却在外面饮酒。”
赵恒一听道:“如此,我将菜米油盐等送至贵府,如此一来,我们喝酒吟诗畅谈人生,你母亲也有米有菜,能够饱腹。”
古代君子远庖厨,李俊总不能说自己还要烧饭,既然赵恒都将话说至此,他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。
赵恒一声令下,李俊家精米一袋约有一斗,烧鸡、熟肉,各类瓜果蔬菜一应俱全,大概是怕李俊家没有盐和油,这些小东西也都准备好了。
自带酒水的赵恒,去了李俊家,给老妇人行礼后,就先切下十斤熟肉,破开一只烧鸡,两人在院子里畅饮起来。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
赵恒这些年实则是装病,他时常偷听母亲、舅舅和大哥在一起的密谋,他知道这是谋反,自己装病不参与任何人的事,谁输谁赢都与自己无关。
今日与李俊一见如故,两人把酒言欢,在这无人监视的小院里,痛饮三百杯,才是人生一大乐事。
阳光方才刚刚落下,夜幕尚未拉开,朦胧间赵恒似乎看到了一位仙子,从自己的眼前飘过。
当夜,赵恒是被人抬着回到自己的府邸,仙子的身影却久久在脑海里徘徊。
翌日,德清书院,赵恒没有前来,李俊像是满怀心思地在书院寻觅着什么……
话说蝗灾之后,赵生的石岗村在赵县和正定郡之间的几个镇都设有粮油铺,同时也收购各类的蚕蛹。
这里面就有知了、蝗虫等若虫之类的。
即便这些东西在后世,也是各大饭店桌上的美味。
赵生这般做也是为了提升这个时期军人体内的蛋白质,同时也给贫困家庭一些经济来源。
不仅如此,小型那些众人觉得不值钱的小鱼干,和小虾米也被粮油店收购,当然要求必须是晒干的,而且需用盐腌制过。
刚开始那些没有盐的人家急得团团转,后来粮油店统计了下面的村子,定点地去他们那里收购,集中用盐腌制。
盐铁在大周是官营,赵家用的盐都是赵生提炼出来的细盐,这盐只在食品加工中使用,绝对不出售。
所以在乡村收购的时候,这些收购的人也会用盐兑换一些鱼虾和若虫。
人总是贪心的,刚开始,两斤鱼虾就能换一斤盐,但一个月只能换一次,结果村民变聪明了,他们一家人装扮成两家或者几家人进行兑换。
后来赵生得知此事后,直接取消了换盐的计划,精盐在市面上大约是五十文一斤,还没有他们的盐好,据说市面上能卖一百文。
李天一条小命,对于赵伟而言微不足道,然而此人迟早会给韦丞相带来祸端,他心中对此甚是明晰。
当韦荣寻到他时,赵伟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详述了一遍,并且他觉得李天这等差货,已无继续饲养的必要,既然早晚都是个死,那便要让其死得其所。
此事没过多久,李刚携万两钱财求见韦相,期望他从中斡旋,当他得知李天在上京的言论后,背后脊柱顿感冷汗直冒。
“我怎会有如此一个孽畜。”虽说骂得狠厉,但也并不心疼。
这逆子多年来,给他诞下的孙子孙女都有二十余个了,再说他还有两个儿子,起码不像李天这般会惹事。
既然大号已然练废,不如好好练练小号。
韦相爷毫不客气地收下了钱财,至于李天的死活,他也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:莫为了一个废物,毁了一家人的性命。
话说五皇子赵恒,现年二十一岁,本应册立王妃,可自己一直体弱多病,此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。
赵恒喜爱读书,偶尔也会走出皇宫,结交一些学子,其中不乏有一些寒门学子,正因如此,他在一众学子中的名声极佳。
但知晓他是皇子身份的人却不多。
大周上京城有两大书院颇具名气,一个是文人学子向往的崇文书院,这几乎相当于国子监了,还有一个书院叫做德清书院,这是朝中右丞相范文渊和大学士苏辙创建的。
当初苏辙提出建立书院,原是打算去定州郡创立,结果右丞相范文渊提出就在上京建立,专为好学的学子而设。
之所以提出是好学的学子,其中也包含了寒门学子。
为使这些学子能在此坚持下去,范文渊鼓励富有的学子购买学府里的书,若觉日后用不上也可捐献给学院,留给后面的学子使用。
寒门学子大多在此读书的,都会抄书等做一些公益之事,以换取在学院的一些住宿与伙食费用,在这两种办法下,书院的图书储量比崇文书院还多。
赵恒为扩大自己在学子中的影响,时常前往德清书院,这般难免右丞相范文渊会认出,但赵恒不以皇子身份自居,时常还捐书捐物给书院。
如此一来,原本依靠苏辙、范文渊两大儒士捐募的书院,有了五皇子在背后的扶持,书院如今显得更为正式不少。
如今书院里的学子,不单单是寒门书生,商贾和一些官家子弟前来读书的也甚多。
德清书院是无需交束修的,远来的寒门学子在此吃饭基本也是免费的,这就要靠众人的自觉与主动捐款才能维系。
当然寒门书生也并非不知廉耻之人,白天能帮人书写绘画之类的活计也会去做,得来的钱财会主动上交学院。
李俊家中仅有一老母,靠着给人家浆洗缝补勉强度日,自己也会给书店抄书,不时再给学院做一些公益。
他这般显得比一般人辛苦许多,赵恒也就是在这时结识的李俊。
“我常见李兄带着书稿去书坊,想必是抄书获得一些钱财吧。”
被赵恒撞见,本非一件多丢人的事,然而自己与其他学子一样都在德清书院,自己却私下揽活贴补家用,顿时觉得自己面色涨红。
赵恒也自知撞破了他人的囧事,忙道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,正所谓无私天地宽,我想李兄不是自私的人。”
李俊见赵恒言语恳切,也不再那般尴尬,说道:“实不相瞒,家中父亲早逝,仅有一个老母将我拉扯大,我只能做这些抄写的活计,补贴家用。”
“善!”赵恒合掌后,朝着李俊竖起一个大拇指,展露出自己对他的敬意。
李俊见赵恒对自己如此友善,躬身道:“在下家境贫寒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“无妨,我赵恒交友只看人品,不看家世,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”。
就这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,却给李俊未来开启了一扇金光大道之门。
加完书稿李俊就要回家,而赵恒邀李俊喝酒。
李俊道:“赵公子,我家中还在等我的米下锅,我若不回去,我的母亲今天或许会饿着,而我这个做儿子的却在外面饮酒。”
赵恒一听道:“如此,我将菜米油盐等送至贵府,如此一来,我们喝酒吟诗畅谈人生,你母亲也有米有菜,能够饱腹。”
古代君子远庖厨,李俊总不能说自己还要烧饭,既然赵恒都将话说至此,他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。
赵恒一声令下,李俊家精米一袋约有一斗,烧鸡、熟肉,各类瓜果蔬菜一应俱全,大概是怕李俊家没有盐和油,这些小东西也都准备好了。
自带酒水的赵恒,去了李俊家,给老妇人行礼后,就先切下十斤熟肉,破开一只烧鸡,两人在院子里畅饮起来。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
赵恒这些年实则是装病,他时常偷听母亲、舅舅和大哥在一起的密谋,他知道这是谋反,自己装病不参与任何人的事,谁输谁赢都与自己无关。
今日与李俊一见如故,两人把酒言欢,在这无人监视的小院里,痛饮三百杯,才是人生一大乐事。
阳光方才刚刚落下,夜幕尚未拉开,朦胧间赵恒似乎看到了一位仙子,从自己的眼前飘过。
当夜,赵恒是被人抬着回到自己的府邸,仙子的身影却久久在脑海里徘徊。
翌日,德清书院,赵恒没有前来,李俊像是满怀心思地在书院寻觅着什么……
话说蝗灾之后,赵生的石岗村在赵县和正定郡之间的几个镇都设有粮油铺,同时也收购各类的蚕蛹。
这里面就有知了、蝗虫等若虫之类的。
即便这些东西在后世,也是各大饭店桌上的美味。
赵生这般做也是为了提升这个时期军人体内的蛋白质,同时也给贫困家庭一些经济来源。
不仅如此,小型那些众人觉得不值钱的小鱼干,和小虾米也被粮油店收购,当然要求必须是晒干的,而且需用盐腌制过。
刚开始那些没有盐的人家急得团团转,后来粮油店统计了下面的村子,定点地去他们那里收购,集中用盐腌制。
盐铁在大周是官营,赵家用的盐都是赵生提炼出来的细盐,这盐只在食品加工中使用,绝对不出售。
所以在乡村收购的时候,这些收购的人也会用盐兑换一些鱼虾和若虫。
人总是贪心的,刚开始,两斤鱼虾就能换一斤盐,但一个月只能换一次,结果村民变聪明了,他们一家人装扮成两家或者几家人进行兑换。
后来赵生得知此事后,直接取消了换盐的计划,精盐在市面上大约是五十文一斤,还没有他们的盐好,据说市面上能卖一百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