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再次说亲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四季流转,又是三年光阴。
三年里,星铭未曾露面。
书心仍居平巷,靠着姜婶介绍的活计为生。
再有一旬,便到她廿二之龄。
这三年里,她想了很多,星铭不过一个未及冠的小孩,她竟鬼使神差,信了他的话,等他娶她。
更离谱的是,当初阿娘下葬,他遣了侍卫操办,却把她这个女儿撂到一边昏睡,待一觉醒来,尘埃落定。
“书心,你等等,我回去找我爹。”
这一句说完,二人便再也没见过了。
“真是犯傻。”
书心正嘲自己,姜婶来了。
“书心,在家吗?”
“在的。”
姜婶五十来岁,身材丰腴,三年过去,脸上的细纹仍是不显,比实际年龄小了好几岁。
从前只叫她婶子,其实比杜以珺还大几岁。
“姜婶,快进屋。”
“不急,我有个表外甥儿,知根知底……”
书心搀扶姜婶的胳膊,盈盈一笑:“姜婶,我守孝呢,现在不考虑说人家。”
她态度亲昵,姜婶仍是不放过:“丫头,今天最后一天了,即便应了,也算不得不孝顺。”
书心沉默了。
她不想去顿城,又没下定决心在晔城里找人成亲。
姜婶以为有些苗头了,拉着手苦口婆心地劝:“你都守了三年了,也该出孝了。说句难听的,就是寡妇,也该另嫁了。若是阿娘活着,她也不愿意你婚姻大事一直拖着。”
提起阿娘,书心酸涩不已,若不是她是她贪图安逸,坚持留在晔城,阿娘也不会离世。
可三年了,她还是不舍得走。
“姜婶……”
“唉、唉,别哭了,婶子知道你孝顺,可是女大当婚,总逃避也不是办法。你阿娘将你的亲事交给我,我肯定要为你找一个知心人,断不能委屈了你。”
“姜婶,我知道的。”
*
两年前,姜婶第一次来,说的是晔城郊外的一个富户,良田千顷。
“若你愿意,就先私下定了亲事,等出了孝,再成亲也可,人家不介意等你两年呢。”
那时阿娘才去世不到一年,书心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,怎么可能考虑这事,连那男子是高、是矮、是胖、是瘦都没问,直接回绝了。
姜婶怕她难过,不想逼得太紧,便未多言。
不到一年,那人成亲了。
姜婶不快,跑过去与人理论:“你们咋回事,不是说好等我们姑娘的吗?”
对方面露难色,解释道:“我们家的老大不小了,若你能给个准话,我们也愿意等,可是你们支支吾吾,莫衷一是,我怎好瞎等,白等下去,也是耽误了。”
对方说的有理,姜婶不好争辩,但对书心却不放任了。
从酒楼的伙计,到府衙门口的衙役,甚至连路过晔城的商客,姜婶全都一一盘查,等家境人品了解得差不多了,便来来说和。
书心烦不胜烦。
可阿娘临终遗言在先,她碍于面子,不敢硬气拒绝,只得推诿婉拒,用的最多的借口,便是为阿娘守孝。
起初姜婶信以为真,相熟了才知,不愿便拿阿娘诓她。
这一次,姜婶提前将丑话说在前头:“书心,这次可不是旁人,是老婆子表外甥,知根知底,品行样貌都过关,唯一不足是他丧妻一年,想娶个续弦。”
书心刚想说些什么,立即被姜婶堵了嘴:“先听我说完,再拒绝不迟,只是孝期已过,再不能再拿你阿娘当借口了。”
被她识破,书心只好小声嘟囔:“那也还差一天呢!”
姜婶不管,自顾介绍道:“那娘子命不好,成亲三载,也没留下一儿半女,世上匆匆来一遭,只在长生牌位上留个名。”
“我那表外甥,读过书,认得几个字,因不是读书那块料,早早跟着他爹做生意了,现在自己在桂花镇经营了一家酒楼,生意还算红火。”
“你若看得上他,嫁过去,自然吃穿不愁。”
姜婶说的都是实在话,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。她介绍的对象,没一个穷困潦倒,不能谋生的。
书心想彻底绝了姜婶的心思,可要费一番功夫了。
“只识得几个字,恐怕……”
毕竟杜家祖上出过大儒,历代子孙不分男女,全都识文断字,即使姥爷屡试不第,也写得一手好字,画得好画。
书心出生时,家道大不如前,阿娘仍教她写字画画做学问,就连那行伍为官早死的爹,也是文人出身。
闻弦歌而知雅意,只说半句,姜婶已明白了意思,干脆利落的说:“书心,现在是顺和十七年,你过几天就是二十二岁,晔城里,和你一般大小的读书人,早都成亲了。”
“我那表外甥,学问比不得你,但到底读过几天书,日常说话,总不至于驴出不对马嘴,这已很难得了。”
萧国掌权十七年,头几年纷争四起,战乱不断,十年前才大体安定。
都说仓廪实而知荣辱,安全、温饱都不好解决,年轻一辈,多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。
九年前,萧柘重开科举,三年一届,可应试的读书人,还没二十年前班国时期的一半多呢。
如此情形,的确不能要求太高。
既如此,书心又另辟蹊径,犹豫着说:“他已丧妻,续娶的终究不是结发夫妻,说起来不好听呢。”
“续弦虽不好听,平时也碍不着什么,逢年过节,给她牌位上柱香就是了。”
姜婶又劝了一句,骤然叹气道:“算了,书心一向有主意,不答应已是婉拒了。”
“姜婶…”
书心听她声音有些疲累,于心不忍,不经意又瞧见发丝间隐隐有几根银发,瞬间有些哽咽,只握住她的手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“今儿能听我说这么多,已经不容易了。”
她安慰似的握着书心的手:“若是有可心的,不要害羞,直接告诉我,婶子为你提亲做主。”
“我省得的。”
三年,十八次,自从杜以珺将书心托付给姜婶,她三年来相看了十八个对象。
书心一个都看不上。
过去她都以为是书心眼光高,看不上那些凡夫俗子。
今日一番话,并没有说明白,她突然意识到,兴许是心里已经有人了。交代了几句,姜婶便从小院离去了。
可书心,被姜婶提起来的心,却久久不能放下。
四季流转,又是三年光阴。
三年里,星铭未曾露面。
书心仍居平巷,靠着姜婶介绍的活计为生。
再有一旬,便到她廿二之龄。
这三年里,她想了很多,星铭不过一个未及冠的小孩,她竟鬼使神差,信了他的话,等他娶她。
更离谱的是,当初阿娘下葬,他遣了侍卫操办,却把她这个女儿撂到一边昏睡,待一觉醒来,尘埃落定。
“书心,你等等,我回去找我爹。”
这一句说完,二人便再也没见过了。
“真是犯傻。”
书心正嘲自己,姜婶来了。
“书心,在家吗?”
“在的。”
姜婶五十来岁,身材丰腴,三年过去,脸上的细纹仍是不显,比实际年龄小了好几岁。
从前只叫她婶子,其实比杜以珺还大几岁。
“姜婶,快进屋。”
“不急,我有个表外甥儿,知根知底……”
书心搀扶姜婶的胳膊,盈盈一笑:“姜婶,我守孝呢,现在不考虑说人家。”
她态度亲昵,姜婶仍是不放过:“丫头,今天最后一天了,即便应了,也算不得不孝顺。”
书心沉默了。
她不想去顿城,又没下定决心在晔城里找人成亲。
姜婶以为有些苗头了,拉着手苦口婆心地劝:“你都守了三年了,也该出孝了。说句难听的,就是寡妇,也该另嫁了。若是阿娘活着,她也不愿意你婚姻大事一直拖着。”
提起阿娘,书心酸涩不已,若不是她是她贪图安逸,坚持留在晔城,阿娘也不会离世。
可三年了,她还是不舍得走。
“姜婶……”
“唉、唉,别哭了,婶子知道你孝顺,可是女大当婚,总逃避也不是办法。你阿娘将你的亲事交给我,我肯定要为你找一个知心人,断不能委屈了你。”
“姜婶,我知道的。”
*
两年前,姜婶第一次来,说的是晔城郊外的一个富户,良田千顷。
“若你愿意,就先私下定了亲事,等出了孝,再成亲也可,人家不介意等你两年呢。”
那时阿娘才去世不到一年,书心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,怎么可能考虑这事,连那男子是高、是矮、是胖、是瘦都没问,直接回绝了。
姜婶怕她难过,不想逼得太紧,便未多言。
不到一年,那人成亲了。
姜婶不快,跑过去与人理论:“你们咋回事,不是说好等我们姑娘的吗?”
对方面露难色,解释道:“我们家的老大不小了,若你能给个准话,我们也愿意等,可是你们支支吾吾,莫衷一是,我怎好瞎等,白等下去,也是耽误了。”
对方说的有理,姜婶不好争辩,但对书心却不放任了。
从酒楼的伙计,到府衙门口的衙役,甚至连路过晔城的商客,姜婶全都一一盘查,等家境人品了解得差不多了,便来来说和。
书心烦不胜烦。
可阿娘临终遗言在先,她碍于面子,不敢硬气拒绝,只得推诿婉拒,用的最多的借口,便是为阿娘守孝。
起初姜婶信以为真,相熟了才知,不愿便拿阿娘诓她。
这一次,姜婶提前将丑话说在前头:“书心,这次可不是旁人,是老婆子表外甥,知根知底,品行样貌都过关,唯一不足是他丧妻一年,想娶个续弦。”
书心刚想说些什么,立即被姜婶堵了嘴:“先听我说完,再拒绝不迟,只是孝期已过,再不能再拿你阿娘当借口了。”
被她识破,书心只好小声嘟囔:“那也还差一天呢!”
姜婶不管,自顾介绍道:“那娘子命不好,成亲三载,也没留下一儿半女,世上匆匆来一遭,只在长生牌位上留个名。”
“我那表外甥,读过书,认得几个字,因不是读书那块料,早早跟着他爹做生意了,现在自己在桂花镇经营了一家酒楼,生意还算红火。”
“你若看得上他,嫁过去,自然吃穿不愁。”
姜婶说的都是实在话,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。她介绍的对象,没一个穷困潦倒,不能谋生的。
书心想彻底绝了姜婶的心思,可要费一番功夫了。
“只识得几个字,恐怕……”
毕竟杜家祖上出过大儒,历代子孙不分男女,全都识文断字,即使姥爷屡试不第,也写得一手好字,画得好画。
书心出生时,家道大不如前,阿娘仍教她写字画画做学问,就连那行伍为官早死的爹,也是文人出身。
闻弦歌而知雅意,只说半句,姜婶已明白了意思,干脆利落的说:“书心,现在是顺和十七年,你过几天就是二十二岁,晔城里,和你一般大小的读书人,早都成亲了。”
“我那表外甥,学问比不得你,但到底读过几天书,日常说话,总不至于驴出不对马嘴,这已很难得了。”
萧国掌权十七年,头几年纷争四起,战乱不断,十年前才大体安定。
都说仓廪实而知荣辱,安全、温饱都不好解决,年轻一辈,多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。
九年前,萧柘重开科举,三年一届,可应试的读书人,还没二十年前班国时期的一半多呢。
如此情形,的确不能要求太高。
既如此,书心又另辟蹊径,犹豫着说:“他已丧妻,续娶的终究不是结发夫妻,说起来不好听呢。”
“续弦虽不好听,平时也碍不着什么,逢年过节,给她牌位上柱香就是了。”
姜婶又劝了一句,骤然叹气道:“算了,书心一向有主意,不答应已是婉拒了。”
“姜婶…”
书心听她声音有些疲累,于心不忍,不经意又瞧见发丝间隐隐有几根银发,瞬间有些哽咽,只握住她的手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“今儿能听我说这么多,已经不容易了。”
她安慰似的握着书心的手:“若是有可心的,不要害羞,直接告诉我,婶子为你提亲做主。”
“我省得的。”
三年,十八次,自从杜以珺将书心托付给姜婶,她三年来相看了十八个对象。
书心一个都看不上。
过去她都以为是书心眼光高,看不上那些凡夫俗子。
今日一番话,并没有说明白,她突然意识到,兴许是心里已经有人了。交代了几句,姜婶便从小院离去了。
可书心,被姜婶提起来的心,却久久不能放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