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5章 鬼子和洋鬼子都来了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这两人中,有一人曹子建还认识,正是当初陈庆文邀请他去书画鉴赏会上见过的钱华。
收下钱后的柳舒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,这就朝着曹子建和缪俊开口道:“曹老板,缪老板,你们先聊着,我去招待一下。”
随着柳舒的离开,缪俊朝着曹子建低声问道:“曹少,这董源真有柳舒口中说得这么厉害?”
“对。”曹子建点点头。
“所以你刚入手的那幅画卷,真的是董源的画作?”缪俊继续问道。
“我也不敢保证。”曹子建摇头道。
“这....”缪俊嘴角猛地一抽,道:“你不敢保证,怎么就敢花一万大洋入手?这要不是董源的画作,不就亏大了?”
“不见得。”曹子建缓缓开口道:“其实,这画是不是董源的,不那么重要。”
“哪怕这画的作者是张三或者李四,但是这画它到代,那就够了。”
“懂吗?”
“不懂。”缪俊很是实诚的摇了摇头。
曹子建知道,这解释起来实在有些费劲,干脆也就没在话题上继续,转身来到条案边上,将画卷给拿在了手中。
不过他没有直接将其收入储物戒指,毕竟这画太大了,而且边上这么多人,实在有些不方便。
更何况,这会他看到已经跟柳舒客套完的钱华正往自己这边走来。
“子建....”原本,钱华是准备跟曹子建打了个招呼的,但当他看到对方手里抱着的画卷后,立马改口道:“咦,你手里拿的是?”
“刚入手的一幅书画。”曹子建答道。
“哦?”钱华顿时来了兴致,问道:“谁的作品?”
反正这幅画自己已经买下,所以曹子建也没隐瞒,道:“疑似董源的画作。”
“什么?”钱华闻言,惊呼道。
对于专门研究书画的他来说,董源是何许人物,他可比柳舒和缪俊了解透彻的多。
“钱老,别激动,只是疑似罢了。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能否让我鉴赏一下。”钱华要求道。
“可以是可以,只是这画尺幅太大,要两个人才能完全展开,要不等回头去我那院子里再看?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行,那就等交易结束后。”钱华也没强求。
毕竟只是疑似,又不是真正的董源画作,不急这一时。
“对了,花了多少钱?”钱华问道。
“一万大洋。”曹子建答道。
“一万大洋收一幅疑似董源的画作,你还真敢赌阿。”钱华佩服道。
至少,他没这样的魄力。
两人聊天的功夫,院子里又进来了三拨人。
在看到其中一个人的时候,曹子建眼中闪过一抹异样之色。
因为这人,他在山忠商会京城分部的时候见过。
正是负责瓷器类收购的边渡村一。
“这鬼子和洋鬼子都来了,够热闹的。”曹子建暗道。
随着所有卖家的到场,柳舒给了众人一个小时的鉴赏时间。
为的自然是让众人熟悉等会要出手的这些物件。
仅仅只用了十多分钟,曹子建就已经对院落里的所有东西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。
这里要出售的藏品一共有三十八件。
瓷器是数量最多的,一共有十八件。
其中,有两件是曹子建都想要收入囊中的重器。
家具类次之,但也有十二件。
剩下的八件则是一些陈设,宝石之类的。
如玛瑙笔架、玛瑙香炉、水晶香炉、水晶走兽等等。
对于这些,曹子建就没什么兴趣了。
这些材质,可能在民国这会还值点钱,但是拿到现实世界,却是卖不上价。
原本,曹子建以为自己看物件的速度已经够快了,哪曾想。
等他回到柳舒给众人安排的座位边上时,缪俊已经在这候着了。
“缪先生,看这么快?”曹子建惊诧道。
“曹少,我跟你不同。”缪俊笑着解释道:“你要看那些瓷器,玉器,但我对于这些不懂,看了也是白看,所以看完家具就回来了。”
“你就专精家具这一类?”曹子建问道。
“对。”缪俊点头。
“这家具,在古玩连个门类都算不上,你怎么会专精这个?”曹子建不解道。
“就是因为冷门,所以如今收藏的人不多,我才有机会。”缪俊答道:“而且相比起书画,瓷器,这家具的鉴定就容易许多。”
“我入行比较晚,知识储备有限,有人跟我说过,与其样样通,样样松,还不如专精一个领域。”
“谁跟你说的?”曹子建不动声色的问道。
“就是...”缪俊差点就要脱口而出了,但很快,他就意识到了什么。
到嘴的话被他硬生生的给憋了回去,笑着看向曹子建,岔开了话题。
“曹先生,不聊这个了,你觉得这批家具怎么样?”
得,嘴巴很严。
“挺不错的。”曹子建如实道。
“我也这么认为。”缪俊应道:“到时候全给它收了。”
“缪先生,虽然说,我们国人现在对于这些家具不太感冒,但是洋人格外喜欢,你看那老外还在盯着这批家具再看,到时候你恐怕要跟这老外争。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今儿带了很多钱,不怕。”缪俊说着,拍了拍自己的上衣内兜。
曹子建知道,这内兜里面装了好几万的银票。
一个小时后,终于,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。
此时,柳舒站在一张长桌前,跟众人介绍起了今天售卖的规则。
“诸位,本次出售的方式,采用的是叫价方式。”
“我会给出一个底价,你们在这个底价的基础上进行竞争。”
“最后谁出的价格最高,谁就能获得我父亲的藏品。”
说白了,就是类似拍卖行那种,价高者得。
虽然说,国内首家拍卖行是在1993年成立的。
但是这种拍卖模式,却在光绪末年的华国就已经出现了。
当时,京城就有一个叫鲁麟洋行的拍卖行。
经理人是个老外,主要面向的客户也主要是外国人。
他们在回国前不愿带走的家具,衣物等,到这里摆在拍卖的桌子上。
由一位伙计作为“主持人”,左手持木板,右手持木槌,简单介绍后,围观人群轮流喊价,直至无人再加价时,伙计双手一敲便“拍板”成交。
当场交货,钱货两讫。
这种方式比当时的当铺交易方式要公平的多,因此渐渐开始兴盛,效仿者也越来越多。
柳舒就是采用的这个模式。
这两人中,有一人曹子建还认识,正是当初陈庆文邀请他去书画鉴赏会上见过的钱华。
收下钱后的柳舒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,这就朝着曹子建和缪俊开口道:“曹老板,缪老板,你们先聊着,我去招待一下。”
随着柳舒的离开,缪俊朝着曹子建低声问道:“曹少,这董源真有柳舒口中说得这么厉害?”
“对。”曹子建点点头。
“所以你刚入手的那幅画卷,真的是董源的画作?”缪俊继续问道。
“我也不敢保证。”曹子建摇头道。
“这....”缪俊嘴角猛地一抽,道:“你不敢保证,怎么就敢花一万大洋入手?这要不是董源的画作,不就亏大了?”
“不见得。”曹子建缓缓开口道:“其实,这画是不是董源的,不那么重要。”
“哪怕这画的作者是张三或者李四,但是这画它到代,那就够了。”
“懂吗?”
“不懂。”缪俊很是实诚的摇了摇头。
曹子建知道,这解释起来实在有些费劲,干脆也就没在话题上继续,转身来到条案边上,将画卷给拿在了手中。
不过他没有直接将其收入储物戒指,毕竟这画太大了,而且边上这么多人,实在有些不方便。
更何况,这会他看到已经跟柳舒客套完的钱华正往自己这边走来。
“子建....”原本,钱华是准备跟曹子建打了个招呼的,但当他看到对方手里抱着的画卷后,立马改口道:“咦,你手里拿的是?”
“刚入手的一幅书画。”曹子建答道。
“哦?”钱华顿时来了兴致,问道:“谁的作品?”
反正这幅画自己已经买下,所以曹子建也没隐瞒,道:“疑似董源的画作。”
“什么?”钱华闻言,惊呼道。
对于专门研究书画的他来说,董源是何许人物,他可比柳舒和缪俊了解透彻的多。
“钱老,别激动,只是疑似罢了。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能否让我鉴赏一下。”钱华要求道。
“可以是可以,只是这画尺幅太大,要两个人才能完全展开,要不等回头去我那院子里再看?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行,那就等交易结束后。”钱华也没强求。
毕竟只是疑似,又不是真正的董源画作,不急这一时。
“对了,花了多少钱?”钱华问道。
“一万大洋。”曹子建答道。
“一万大洋收一幅疑似董源的画作,你还真敢赌阿。”钱华佩服道。
至少,他没这样的魄力。
两人聊天的功夫,院子里又进来了三拨人。
在看到其中一个人的时候,曹子建眼中闪过一抹异样之色。
因为这人,他在山忠商会京城分部的时候见过。
正是负责瓷器类收购的边渡村一。
“这鬼子和洋鬼子都来了,够热闹的。”曹子建暗道。
随着所有卖家的到场,柳舒给了众人一个小时的鉴赏时间。
为的自然是让众人熟悉等会要出手的这些物件。
仅仅只用了十多分钟,曹子建就已经对院落里的所有东西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。
这里要出售的藏品一共有三十八件。
瓷器是数量最多的,一共有十八件。
其中,有两件是曹子建都想要收入囊中的重器。
家具类次之,但也有十二件。
剩下的八件则是一些陈设,宝石之类的。
如玛瑙笔架、玛瑙香炉、水晶香炉、水晶走兽等等。
对于这些,曹子建就没什么兴趣了。
这些材质,可能在民国这会还值点钱,但是拿到现实世界,却是卖不上价。
原本,曹子建以为自己看物件的速度已经够快了,哪曾想。
等他回到柳舒给众人安排的座位边上时,缪俊已经在这候着了。
“缪先生,看这么快?”曹子建惊诧道。
“曹少,我跟你不同。”缪俊笑着解释道:“你要看那些瓷器,玉器,但我对于这些不懂,看了也是白看,所以看完家具就回来了。”
“你就专精家具这一类?”曹子建问道。
“对。”缪俊点头。
“这家具,在古玩连个门类都算不上,你怎么会专精这个?”曹子建不解道。
“就是因为冷门,所以如今收藏的人不多,我才有机会。”缪俊答道:“而且相比起书画,瓷器,这家具的鉴定就容易许多。”
“我入行比较晚,知识储备有限,有人跟我说过,与其样样通,样样松,还不如专精一个领域。”
“谁跟你说的?”曹子建不动声色的问道。
“就是...”缪俊差点就要脱口而出了,但很快,他就意识到了什么。
到嘴的话被他硬生生的给憋了回去,笑着看向曹子建,岔开了话题。
“曹先生,不聊这个了,你觉得这批家具怎么样?”
得,嘴巴很严。
“挺不错的。”曹子建如实道。
“我也这么认为。”缪俊应道:“到时候全给它收了。”
“缪先生,虽然说,我们国人现在对于这些家具不太感冒,但是洋人格外喜欢,你看那老外还在盯着这批家具再看,到时候你恐怕要跟这老外争。”曹子建开口道。
“今儿带了很多钱,不怕。”缪俊说着,拍了拍自己的上衣内兜。
曹子建知道,这内兜里面装了好几万的银票。
一个小时后,终于,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。
此时,柳舒站在一张长桌前,跟众人介绍起了今天售卖的规则。
“诸位,本次出售的方式,采用的是叫价方式。”
“我会给出一个底价,你们在这个底价的基础上进行竞争。”
“最后谁出的价格最高,谁就能获得我父亲的藏品。”
说白了,就是类似拍卖行那种,价高者得。
虽然说,国内首家拍卖行是在1993年成立的。
但是这种拍卖模式,却在光绪末年的华国就已经出现了。
当时,京城就有一个叫鲁麟洋行的拍卖行。
经理人是个老外,主要面向的客户也主要是外国人。
他们在回国前不愿带走的家具,衣物等,到这里摆在拍卖的桌子上。
由一位伙计作为“主持人”,左手持木板,右手持木槌,简单介绍后,围观人群轮流喊价,直至无人再加价时,伙计双手一敲便“拍板”成交。
当场交货,钱货两讫。
这种方式比当时的当铺交易方式要公平的多,因此渐渐开始兴盛,效仿者也越来越多。
柳舒就是采用的这个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