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宝贝饭盒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又是六个钟头,三个人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走到了天光大亮。
黄原火车站就在眼前了,郑卫民跳下来,使劲活动了一下腿脚,感觉血液又重新恢复了流动。
他解下自己的围巾,伸手往前。
王云芳眼神充满迷惑,本能地往后仰了一下,想要避开郑卫民的手,但又站直了,任由郑卫民帮自己拂去头上的雪。
“等着我啊。”郑卫民把王云芳头上的雪拂去之后,又晃了晃自己的脑袋,用围巾抽打了几下,便跑向了附近的国营食堂,那边热气蒸腾,散发着诱人的香味。
郑卫民跑过去买了三份早饭,还是标粉的馒头加豆浆,徐老汉依旧没舍得大口吃,他还是只吃了三分之一;要是豆浆能带回去,保证他也不会喝的。
王云芳小口地吃着,郑卫民在边上说道:“吃不完就带火车上去。”
“嗯。”王云芳没有反对。
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,就用大喇叭提醒道:“需要进站的同志请抓紧时间了!”
“走吧!”郑卫民伸手拎起王云芳的行李,把她送上了火车。
“卫民,回去吧!”
“嗯!路上可注意安全!”
火车站声音嘈杂,两个人都要花巨大的力气来喊话。
“我知道!我上了火车就相当于到家了!你们也回去吧!”王云芳把铝饭盒抱在怀里,像宝贝一般。
“知道了!”郑卫民回了一句,却依旧留在了站台上,直到工作人员来赶他。
火车的汽笛声拉响,车轮转动,带着王云芳渐渐消失在远方,郑卫民觉得心里好像空了一大块,他木木地走了出去,爬上了驴车。
看到郑卫民回来,徐老汉就开口道:“卫民娃,云芳娃还会回来么?”
郑卫民说道:“我不知道,我总觉得她不会回来了。”
徐老汉叹道:“我觉得其他几个知青娃娃可能也不回来了。咱们回吧。”他觉得郑卫民和王云芳都挺好,可不能因为人家好就非要把人家都留在大队。
郑卫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,如果可以的话,他也希望王云芳能留在北京好好生活。
世情不一样了,明年肯定不会再有知青来插队了,大队里的几个人在过年之后肯定还会有人不回来。
郑卫民要做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努力积攒知识,争取在第一波的时候就考上大学。
火车上,王云芳不再用围巾把自己包的那么严实了,火车里的人不少,又不太透风,已经有些热了。
郑卫民包的饺子还放在铝饭盒里,她没有打算在火车上吃——她手里还有大半个馒头,还有一袋奶糖。
奶糖不是什么好东西,她从来就不缺,不单单是在北京,就算在徐家村,她想吃的时候也能有。
可她也知道,这个奶糖对于郑卫民来说可以说是奢侈品了,那小子过得是什么日子?一分钱要是真的能分两半,他就真的能花两次。
想到这里王云芳就愤愤不平,郑卫民的爸妈是怎么回事?真是忘了这个儿子了?
郑刚和袁秋当然没有忘记郑卫民,眼看着都小年了,不少知青都跑回家过年。
政策虽然还没有变化,但大家都知道会变,这次回来的知青不少都不想回去了,他们都在想办法留在城里。
“不知道今年三哥会不会回来过年。”郑卫红觉得三哥会回来,今年回来的人比往年都要多呢。
袁秋也极是不放心:“老郑,要是三儿回来咋办?”
郑刚哼了一声:“他最好不要回来!越是在这种时刻,就越要沉得住气!就算他回来了,我也得让他回陕北过年!”
“也对……”袁秋说道:“今年不还是在动员上山下乡么?我觉得这个活动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。”
“要不要结束不是咱们要操心的,咱们需要的是让三儿站好最后一班岗!等到卫红将来能在城里安定下来了,咱们再想办法把三儿给接回来。”
“那也不能卫红一工作就让卫民回来,得再等个一两年。”
“也是。”
郑卫红眼睛眨巴眨巴,留在城里要做什么工作她还没想到,但不管是军队还是医院,她觉得都挺好。
袁秋又叮嘱了她一句:“要是你三哥回来了,可千万记得先来找我和你爸。”
“我记住了!”郑卫红用力点头。
“行了,出去玩吧,多留点心。”
郑刚和袁秋满心不想让郑卫民回来,因为他们觉得返城的时机还不成熟。
经过将近二十个小时的旅程,王云芳到了北京。
下了火车,已经是半夜,但王云芳还是在车站门口看到了父亲王远堂的警卫员胡祥。
“云芳,这边!”胡祥使劲地挥着手,又上前几步帮王云芳拎着行李。
“走吧,首长特意让我来等你的。”
王云芳说道:“太麻烦你了!等了多久啊?”
胡祥笑道:“没多久!我们算着时间过来的。”
“那还好。走吧!”
胡祥看着王云芳手里还有东西,想要伸手去接过来,但王云芳却不肯给了:“这个我自己拿着就好了。”
胡祥很奇怪,但也没有多问,因为那点东西没什么份量,但他总觉得王云芳拿着当个宝贝一样,可能是从陕北带回来的土产吧。
到了家里,母亲刘凤芝就心疼地握住了她的手:“都快冻透了。”
王云芳笑道:“没事儿,一点也不冷!”
王远堂则和胡祥说道:“小胡,今天辛苦你了,赶快回去休息吧。”
“好的首长。”胡祥没有打扰人家的团聚,他明天可不能请假。
王云芳睡意全无,兴奋地活动着身体:“到底还是家里好啊!”
“吃饭了么?家里专门给你留了菜。”
“没呢!可饿死我了!”王云芳把铝饭盒掏了出来,对刘凤芝说道:“妈,帮我把饺子热热吧。”
刘凤芝极是意外:“哟,火车上开始供应饺子了?”
“哪有!郑卫民给我包的,让我路上吃。”王云芳闷闷地说道:“这小子今年还是要留在陕北过年,不回来了。”
王远堂和刘凤芝相互看了一眼,便岔开了话题:“那人家会包饺子,你会什么?”
“你们等下也尝尝,卫民包的饺子可好吃了!他还会炖鱼呢。”
“你们在陕北的生活就那么好?”刘凤芝也奇怪了:“你在信里面可不是这么说的啊。”
“哪有!一年到头,我就吃了两顿羊肉饺子,一顿是在村支书那,一顿是郑卫民昨儿包的。鱼的话,也就夏天能自己抓几条,冬天就没了,只有鱼干。”
王远堂对刘凤芝说道:“把饺子热热,等下咱们也尝尝。”
很快,饺子就热好了,王云芳一口一个,吃得小嘴鼓鼓的。
“爸,妈,我想好了,过完年我还要回陕北。”
王远堂很奇怪:“我还以为你要和我说不回去了,我和你妈都准备在北京给你找个工作了。”
“我在北京能干啥啊?”王云芳想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“干啥不行?实在不行就先当兵!”
“那我还不如回陕北插队呢!过个两年再回来……”
刘凤兰和蔼地说道:“这次你回来,我和你爸爸就不准备再让你回去了。那边要是有关系好的人,多写信联系……”
同样的一幕在全国各地上演,一时间城里的各个单位都被打了招呼,让领导们很是为难。
郑卫民安静地留在徐家村的窑洞里准备过年,今年的春联还是他自己写的,字还是被徐志全嘲笑了一番。
“啊呀,卫民啊,你这钢笔字还可以,咋毛笔字就写成了这样子嘛!”
郑卫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一年到头也就写这么一回,能写成这样就不错了!”
“那我也不笑你了!但往后得练练了!”
徐奋强看着郑卫民写春联,忽然嘴里冒出来了一个问题:“卫民哥,你知道春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么?”
郑卫民想了一下,说道:“应该是五代吧,那个时候还是桃符呢;后来才发展成为春联了。”
徐秀莲都佩服了:“卫民,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?”
郑卫民笑道:“茴香豆的‘茴’字的第五种写法。”
又是六个钟头,三个人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走到了天光大亮。
黄原火车站就在眼前了,郑卫民跳下来,使劲活动了一下腿脚,感觉血液又重新恢复了流动。
他解下自己的围巾,伸手往前。
王云芳眼神充满迷惑,本能地往后仰了一下,想要避开郑卫民的手,但又站直了,任由郑卫民帮自己拂去头上的雪。
“等着我啊。”郑卫民把王云芳头上的雪拂去之后,又晃了晃自己的脑袋,用围巾抽打了几下,便跑向了附近的国营食堂,那边热气蒸腾,散发着诱人的香味。
郑卫民跑过去买了三份早饭,还是标粉的馒头加豆浆,徐老汉依旧没舍得大口吃,他还是只吃了三分之一;要是豆浆能带回去,保证他也不会喝的。
王云芳小口地吃着,郑卫民在边上说道:“吃不完就带火车上去。”
“嗯。”王云芳没有反对。
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,就用大喇叭提醒道:“需要进站的同志请抓紧时间了!”
“走吧!”郑卫民伸手拎起王云芳的行李,把她送上了火车。
“卫民,回去吧!”
“嗯!路上可注意安全!”
火车站声音嘈杂,两个人都要花巨大的力气来喊话。
“我知道!我上了火车就相当于到家了!你们也回去吧!”王云芳把铝饭盒抱在怀里,像宝贝一般。
“知道了!”郑卫民回了一句,却依旧留在了站台上,直到工作人员来赶他。
火车的汽笛声拉响,车轮转动,带着王云芳渐渐消失在远方,郑卫民觉得心里好像空了一大块,他木木地走了出去,爬上了驴车。
看到郑卫民回来,徐老汉就开口道:“卫民娃,云芳娃还会回来么?”
郑卫民说道:“我不知道,我总觉得她不会回来了。”
徐老汉叹道:“我觉得其他几个知青娃娃可能也不回来了。咱们回吧。”他觉得郑卫民和王云芳都挺好,可不能因为人家好就非要把人家都留在大队。
郑卫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,如果可以的话,他也希望王云芳能留在北京好好生活。
世情不一样了,明年肯定不会再有知青来插队了,大队里的几个人在过年之后肯定还会有人不回来。
郑卫民要做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努力积攒知识,争取在第一波的时候就考上大学。
火车上,王云芳不再用围巾把自己包的那么严实了,火车里的人不少,又不太透风,已经有些热了。
郑卫民包的饺子还放在铝饭盒里,她没有打算在火车上吃——她手里还有大半个馒头,还有一袋奶糖。
奶糖不是什么好东西,她从来就不缺,不单单是在北京,就算在徐家村,她想吃的时候也能有。
可她也知道,这个奶糖对于郑卫民来说可以说是奢侈品了,那小子过得是什么日子?一分钱要是真的能分两半,他就真的能花两次。
想到这里王云芳就愤愤不平,郑卫民的爸妈是怎么回事?真是忘了这个儿子了?
郑刚和袁秋当然没有忘记郑卫民,眼看着都小年了,不少知青都跑回家过年。
政策虽然还没有变化,但大家都知道会变,这次回来的知青不少都不想回去了,他们都在想办法留在城里。
“不知道今年三哥会不会回来过年。”郑卫红觉得三哥会回来,今年回来的人比往年都要多呢。
袁秋也极是不放心:“老郑,要是三儿回来咋办?”
郑刚哼了一声:“他最好不要回来!越是在这种时刻,就越要沉得住气!就算他回来了,我也得让他回陕北过年!”
“也对……”袁秋说道:“今年不还是在动员上山下乡么?我觉得这个活动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。”
“要不要结束不是咱们要操心的,咱们需要的是让三儿站好最后一班岗!等到卫红将来能在城里安定下来了,咱们再想办法把三儿给接回来。”
“那也不能卫红一工作就让卫民回来,得再等个一两年。”
“也是。”
郑卫红眼睛眨巴眨巴,留在城里要做什么工作她还没想到,但不管是军队还是医院,她觉得都挺好。
袁秋又叮嘱了她一句:“要是你三哥回来了,可千万记得先来找我和你爸。”
“我记住了!”郑卫红用力点头。
“行了,出去玩吧,多留点心。”
郑刚和袁秋满心不想让郑卫民回来,因为他们觉得返城的时机还不成熟。
经过将近二十个小时的旅程,王云芳到了北京。
下了火车,已经是半夜,但王云芳还是在车站门口看到了父亲王远堂的警卫员胡祥。
“云芳,这边!”胡祥使劲地挥着手,又上前几步帮王云芳拎着行李。
“走吧,首长特意让我来等你的。”
王云芳说道:“太麻烦你了!等了多久啊?”
胡祥笑道:“没多久!我们算着时间过来的。”
“那还好。走吧!”
胡祥看着王云芳手里还有东西,想要伸手去接过来,但王云芳却不肯给了:“这个我自己拿着就好了。”
胡祥很奇怪,但也没有多问,因为那点东西没什么份量,但他总觉得王云芳拿着当个宝贝一样,可能是从陕北带回来的土产吧。
到了家里,母亲刘凤芝就心疼地握住了她的手:“都快冻透了。”
王云芳笑道:“没事儿,一点也不冷!”
王远堂则和胡祥说道:“小胡,今天辛苦你了,赶快回去休息吧。”
“好的首长。”胡祥没有打扰人家的团聚,他明天可不能请假。
王云芳睡意全无,兴奋地活动着身体:“到底还是家里好啊!”
“吃饭了么?家里专门给你留了菜。”
“没呢!可饿死我了!”王云芳把铝饭盒掏了出来,对刘凤芝说道:“妈,帮我把饺子热热吧。”
刘凤芝极是意外:“哟,火车上开始供应饺子了?”
“哪有!郑卫民给我包的,让我路上吃。”王云芳闷闷地说道:“这小子今年还是要留在陕北过年,不回来了。”
王远堂和刘凤芝相互看了一眼,便岔开了话题:“那人家会包饺子,你会什么?”
“你们等下也尝尝,卫民包的饺子可好吃了!他还会炖鱼呢。”
“你们在陕北的生活就那么好?”刘凤芝也奇怪了:“你在信里面可不是这么说的啊。”
“哪有!一年到头,我就吃了两顿羊肉饺子,一顿是在村支书那,一顿是郑卫民昨儿包的。鱼的话,也就夏天能自己抓几条,冬天就没了,只有鱼干。”
王远堂对刘凤芝说道:“把饺子热热,等下咱们也尝尝。”
很快,饺子就热好了,王云芳一口一个,吃得小嘴鼓鼓的。
“爸,妈,我想好了,过完年我还要回陕北。”
王远堂很奇怪:“我还以为你要和我说不回去了,我和你妈都准备在北京给你找个工作了。”
“我在北京能干啥啊?”王云芳想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“干啥不行?实在不行就先当兵!”
“那我还不如回陕北插队呢!过个两年再回来……”
刘凤兰和蔼地说道:“这次你回来,我和你爸爸就不准备再让你回去了。那边要是有关系好的人,多写信联系……”
同样的一幕在全国各地上演,一时间城里的各个单位都被打了招呼,让领导们很是为难。
郑卫民安静地留在徐家村的窑洞里准备过年,今年的春联还是他自己写的,字还是被徐志全嘲笑了一番。
“啊呀,卫民啊,你这钢笔字还可以,咋毛笔字就写成了这样子嘛!”
郑卫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一年到头也就写这么一回,能写成这样就不错了!”
“那我也不笑你了!但往后得练练了!”
徐奋强看着郑卫民写春联,忽然嘴里冒出来了一个问题:“卫民哥,你知道春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么?”
郑卫民想了一下,说道:“应该是五代吧,那个时候还是桃符呢;后来才发展成为春联了。”
徐秀莲都佩服了:“卫民,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?”
郑卫民笑道:“茴香豆的‘茴’字的第五种写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