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气数已尽也就是气运已尽!国家有战争胜利的实力就有气运,国家没有战争胜利的实力就没有气运。
后秦战败于北魏,前秦战败于东晋,它们的对手迅速就嗅出对方实力的孱弱。
前秦的结局是叛乱四起,裂土而亡。后秦的结局就是敌人公开挑战,随时灭亡。
所以说胜利很重要,它不仅仅能鼓舞内部士气,也是震慑对手得重要手段。
赫连勃勃就是例子,杀父之仇的拓跋珪他不敢惹,专门欺负对他有恩情的姚兴。
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家族五千多人,沾亲带故的一个都没有放过,但是赫连勃勃就是不去找拓跋珪报仇。
这就是战争的威慑力!
姚兴关键时刻收留了赫连勃勃,给他提供保护伞,又给他高官,他却经常侵扰姚兴,抢劫姚兴的子民部众。
这不是说姚兴有多坏,而是姚兴失去了威慑力。
一个软弱而又富裕的人,往往最危险,所有人都会把他当作盘中餐。
姚兴陷入了三面交战的尴尬处境。
拓跋珪携柴壁之战大胜的光芒之后,又开始了懈怠,“寒食散”又开始了服用。
看来心理上的毒瘾难戒!
拓跋珪除了宠幸妃子,就是迷信高僧当年说过的话【诛清河,杀万人】。
拓跋珪开始迷恋上杀人,他认为自己要亲手屠杀万人就能寿与天齐。
“屠清河”他已经做到,攻下清河后,他把清河屠城了,没有留下一个活口,杀得不止一万人!
我认为是拓跋珪得了心理疾病,少年颠沛流离,又多次在死神面前游走,缺少父亲的疼爱,母亲又少于关心。
虽然拓跋珪杀伐决断,但是他那一颗坚强的心也需要被人滋养和宽慰。
很显然,拓跋珪身边没有这个人。包括拓跋珪的这些妻妾,没有一个人能宽慰鼓励他,他只能通过喝“长生汤”来释放自己。
皇后慕容氏是慕容宝的女儿,出于笼络后燕的人心,拓跋珪并不喜欢他。
刘皇后是刘库仁的侄女,出于笼络北部匈奴部落,两个人有感情,后来被拓跋珪处死,应该说感情不深。
段夫人是为了笼络段氏鲜卑的族人。
贺夫人是他姨母,出于笼络贺兰部,生下拓跋绍后,拓跋珪没有在看她一眼。
大王夫人和王夫人是姿色过人,不过就是拓跋珪的生理工具人。
父亲早亡,母亲是个忙于各种关系,疏于给拓跋珪更多的爱,童年的苦难经历给拓跋珪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。
拓跋珪时常喃喃自语,自己给自己说话,应该是没有人理解他!
妻妾成群,锦衣玉食,位高权重,并没有让拓跋珪高兴,只是加深了拓跋珪的孤独感。
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有心理疾病,拓跋珪也不例外。
南北朝的齐废帝萧宝卷是个典型!父亲忙于争权夺利,母亲早亡,父亲没时间管他,也没有人给他爱。萧宝卷只好一个人玩耍,长大后也是沉浸在玩耍中释放自己。
齐明帝萧鸾临死时才想起这个儿子,说了两句关心的话就死了。萧宝卷没有经过系统培训,也没有感受过人间关爱,只能是一个白痴皇帝。
世人都骂这个白痴皇帝时,谁又能想到萧宝卷的悲哀!
他至死只是一个心智未来的少年。
可是历史不会给他解释的机会,历史只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你结果。
至于过程,谁在乎呢!
拓跋珪的运气用完了!
一个不愿吃苦的人,历史留给他的只能是灾难。
拓跋珪重新把莫题叫到身边,“长生汤”喝得有滋有味。
他现在迷信“杀万人”的谶语就是手刃一万个人。
拓跋珪开始享受起来,进取心少了很多。有时真的不知道,他到底是精神失常,还是为故意杀人找借口。
寒食散的后遗症又开始显现,身体的燥热就会引起精神的狂躁,宠幸妃子和杀人成了拓跋珪后期的主要标志。
一个贪图享乐的人,怎么会有好运?随意杀人,只能形成恐怖气氛,人人自危。
早上起来,就是因为侍人给拓跋珪倒水晚了,拓跋珪砍死了内侍。
日上三竿后,拓跋珪起床了,洗漱完毕,他走进庙堂开始和高僧探讨佛法。
常年的战争让拓跋珪身心疲惫,超越前人的功业让拓跋珪陶醉。但是万千民众对他的跪伏朝拜也不能抚平他童年的缺失。
唯有女人和杀人才能宽慰他那颗千疮百孔的心。
那个宽宏大量、朝气奋发的有为青年不见了,刻薄猜忌、嗜血的帝王本性暴露了。
和平需要战争能力的支撑,繁荣昌盛需要长时间的和平来实现。
北魏现在不打仗了,拓跋珪开始学习汉族的中原文化,大力推崇佛教,这些功臣猛将们也开始学习汉族文化,附庸文雅。
定陵公和跋本就是以才智着称,雄辩之才超世,奇谋迭出,为北魏建立下彪炳功勋。
现在的和平生活让他不亦乐乎,整天研究汉文化,戴着华丽的高冠出行,衣裳服饰非常讲究,站在朝堂之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。
一张口就是“之乎者也”之词,拓跋珪非常厌恶他的行为,让他恢复鲜卑族朴素质朴的原貌。
和跋大大咧咧说道:“皇上!八千里江山云和月,一百载岁月风和雨,六十甲子风鹏正举,万年大魏国祚永享。千秋盛世之乍现,尧舜禹汤之威名。鲜衣怒马于朝堂,明君圣主者也!”
“好!好!”“妙之,妙才!”
朝堂之上喝彩者众多。
拓跋珪满脸不悦道:“和跋,汉夷之不同,犹如高山和大海。我们鲜卑人狩猎为生,饮毛茹血,在马背上建立大魏。鲜卑人本来就少,刻意模仿汉人,我们鲜卑人就会消失。我们是学习汉文化,不是学汉人,我们永远是鲜卑人。今后不可如此!”
和跋说道:“遵命!皇上。”
和跋只是在朝堂不穿汉服,平时全家都穿汉服、说汉话,处处模仿中原汉人的礼仪。
和跋经常头戴高冠,身穿华丽的汉服出入闹市,引得周围的高官和百姓争相模仿。一时之间,汉人和鲜卑人都无法分清。
看到鲜卑贵族的变化,拓跋珪心里生出了杀意。
气数已尽也就是气运已尽!国家有战争胜利的实力就有气运,国家没有战争胜利的实力就没有气运。
后秦战败于北魏,前秦战败于东晋,它们的对手迅速就嗅出对方实力的孱弱。
前秦的结局是叛乱四起,裂土而亡。后秦的结局就是敌人公开挑战,随时灭亡。
所以说胜利很重要,它不仅仅能鼓舞内部士气,也是震慑对手得重要手段。
赫连勃勃就是例子,杀父之仇的拓跋珪他不敢惹,专门欺负对他有恩情的姚兴。
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家族五千多人,沾亲带故的一个都没有放过,但是赫连勃勃就是不去找拓跋珪报仇。
这就是战争的威慑力!
姚兴关键时刻收留了赫连勃勃,给他提供保护伞,又给他高官,他却经常侵扰姚兴,抢劫姚兴的子民部众。
这不是说姚兴有多坏,而是姚兴失去了威慑力。
一个软弱而又富裕的人,往往最危险,所有人都会把他当作盘中餐。
姚兴陷入了三面交战的尴尬处境。
拓跋珪携柴壁之战大胜的光芒之后,又开始了懈怠,“寒食散”又开始了服用。
看来心理上的毒瘾难戒!
拓跋珪除了宠幸妃子,就是迷信高僧当年说过的话【诛清河,杀万人】。
拓跋珪开始迷恋上杀人,他认为自己要亲手屠杀万人就能寿与天齐。
“屠清河”他已经做到,攻下清河后,他把清河屠城了,没有留下一个活口,杀得不止一万人!
我认为是拓跋珪得了心理疾病,少年颠沛流离,又多次在死神面前游走,缺少父亲的疼爱,母亲又少于关心。
虽然拓跋珪杀伐决断,但是他那一颗坚强的心也需要被人滋养和宽慰。
很显然,拓跋珪身边没有这个人。包括拓跋珪的这些妻妾,没有一个人能宽慰鼓励他,他只能通过喝“长生汤”来释放自己。
皇后慕容氏是慕容宝的女儿,出于笼络后燕的人心,拓跋珪并不喜欢他。
刘皇后是刘库仁的侄女,出于笼络北部匈奴部落,两个人有感情,后来被拓跋珪处死,应该说感情不深。
段夫人是为了笼络段氏鲜卑的族人。
贺夫人是他姨母,出于笼络贺兰部,生下拓跋绍后,拓跋珪没有在看她一眼。
大王夫人和王夫人是姿色过人,不过就是拓跋珪的生理工具人。
父亲早亡,母亲是个忙于各种关系,疏于给拓跋珪更多的爱,童年的苦难经历给拓跋珪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。
拓跋珪时常喃喃自语,自己给自己说话,应该是没有人理解他!
妻妾成群,锦衣玉食,位高权重,并没有让拓跋珪高兴,只是加深了拓跋珪的孤独感。
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有心理疾病,拓跋珪也不例外。
南北朝的齐废帝萧宝卷是个典型!父亲忙于争权夺利,母亲早亡,父亲没时间管他,也没有人给他爱。萧宝卷只好一个人玩耍,长大后也是沉浸在玩耍中释放自己。
齐明帝萧鸾临死时才想起这个儿子,说了两句关心的话就死了。萧宝卷没有经过系统培训,也没有感受过人间关爱,只能是一个白痴皇帝。
世人都骂这个白痴皇帝时,谁又能想到萧宝卷的悲哀!
他至死只是一个心智未来的少年。
可是历史不会给他解释的机会,历史只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你结果。
至于过程,谁在乎呢!
拓跋珪的运气用完了!
一个不愿吃苦的人,历史留给他的只能是灾难。
拓跋珪重新把莫题叫到身边,“长生汤”喝得有滋有味。
他现在迷信“杀万人”的谶语就是手刃一万个人。
拓跋珪开始享受起来,进取心少了很多。有时真的不知道,他到底是精神失常,还是为故意杀人找借口。
寒食散的后遗症又开始显现,身体的燥热就会引起精神的狂躁,宠幸妃子和杀人成了拓跋珪后期的主要标志。
一个贪图享乐的人,怎么会有好运?随意杀人,只能形成恐怖气氛,人人自危。
早上起来,就是因为侍人给拓跋珪倒水晚了,拓跋珪砍死了内侍。
日上三竿后,拓跋珪起床了,洗漱完毕,他走进庙堂开始和高僧探讨佛法。
常年的战争让拓跋珪身心疲惫,超越前人的功业让拓跋珪陶醉。但是万千民众对他的跪伏朝拜也不能抚平他童年的缺失。
唯有女人和杀人才能宽慰他那颗千疮百孔的心。
那个宽宏大量、朝气奋发的有为青年不见了,刻薄猜忌、嗜血的帝王本性暴露了。
和平需要战争能力的支撑,繁荣昌盛需要长时间的和平来实现。
北魏现在不打仗了,拓跋珪开始学习汉族的中原文化,大力推崇佛教,这些功臣猛将们也开始学习汉族文化,附庸文雅。
定陵公和跋本就是以才智着称,雄辩之才超世,奇谋迭出,为北魏建立下彪炳功勋。
现在的和平生活让他不亦乐乎,整天研究汉文化,戴着华丽的高冠出行,衣裳服饰非常讲究,站在朝堂之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。
一张口就是“之乎者也”之词,拓跋珪非常厌恶他的行为,让他恢复鲜卑族朴素质朴的原貌。
和跋大大咧咧说道:“皇上!八千里江山云和月,一百载岁月风和雨,六十甲子风鹏正举,万年大魏国祚永享。千秋盛世之乍现,尧舜禹汤之威名。鲜衣怒马于朝堂,明君圣主者也!”
“好!好!”“妙之,妙才!”
朝堂之上喝彩者众多。
拓跋珪满脸不悦道:“和跋,汉夷之不同,犹如高山和大海。我们鲜卑人狩猎为生,饮毛茹血,在马背上建立大魏。鲜卑人本来就少,刻意模仿汉人,我们鲜卑人就会消失。我们是学习汉文化,不是学汉人,我们永远是鲜卑人。今后不可如此!”
和跋说道:“遵命!皇上。”
和跋只是在朝堂不穿汉服,平时全家都穿汉服、说汉话,处处模仿中原汉人的礼仪。
和跋经常头戴高冠,身穿华丽的汉服出入闹市,引得周围的高官和百姓争相模仿。一时之间,汉人和鲜卑人都无法分清。
看到鲜卑贵族的变化,拓跋珪心里生出了杀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