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0章 自知之明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“天底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地方,也不会出现相同的人,这我自然是知道的,地方上,就算是朝廷拨调钱粮过去,帮助他们发展,有这样一个名头,若是赶上地方上的官员,清正廉洁,且有能力,自然是好的,当地凭借这股风,直上青云,百姓富裕,安居乐业。
可若是地方官员不作为,或者说,从出了长安城,这笔拨款便被层层盘剥,说句不好听的,哪怕有五十万贯之巨,到了地方上,能有个五万贯,那便是谢天谢地了。
而这五万贯在地方官员手上,若是能有五千贯用在帮助地方百姓打造出地方特色产业来,那简直就是老天爷现世了。”
“悲观一点的看,可能钱下去了,连个水花都没有,到时候朝廷要结果了,便开始找理由,想方设法的糊弄过去。
又或者是,找个什么由头,跟朝廷说,没挣到钱,赔了。
哪怕是朝廷派人到地方去看,几顿酒吃下来,有事也变无事了。”
很多事情,都可以用“自罚三杯”来揭过去。
“上下齐心,事情才能有好的,正面的结果,这边庄子上,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是?”李复笑道:“泾阳王府掏钱往庄子上砸,并没有经过别人的手?谁敢贪?我府上的这些下人,但凡敢贪,钱可以拿走,命留下。”
“从去年开始就负责给我建造新宅子的阎立德,他贪吗?他可不贪,所以我用的也放心,包括姜确姜少匠,这都是患难中一起走出来的人,他们两人的人品如何,我完全放心,不管用多少钱,我都敢放心交给他们。”
陆德明和李承乾静静的听着。
而后,陆德明笑道:“朝廷选拔官员,用人方面,或许不能像怀仁这般,了解的面面俱到,毕竟,官员太多了,并不像庄子上这般,管事的人不多,可管。”
“所以我才说,庄子上这边,是要做个先行者,要尝试着开一条新路,这条路能否走,该怎么走,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改动,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,一个猴儿一个拴法。”李复笑道:“不能完全套用,否则,必定是适得其反的。”
说着,李复看向了李承乾。
“承乾,我与陆博士说的这些话,你记住了吗?”
李承乾认真点点头。
“王叔,我记住了。”
不仅现在记住了,今日回到庄子上之后,就要记录下来,回去之后慢慢参悟研究。
王叔说的话,总是有道理的。
“朝廷政策,上行,但不一定下效。”李复说道。
“那怎么样,才能上行下效呢?”李承乾问道。
“多读书,多问你阿耶,到时候两者一结合,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了。”李复神秘一笑。
现在李复不能跟李承乾说什么“末位淘汰制度”。
基本上官员只要没有犯重大的过错且被捅出来,他的位置就是稳妥的。
哪怕犯了错,被贬官,中央活动活动,也有可能重新调派到别的地方去,依旧做官,依旧是官身。
而且,从古至今,中央朝廷政府管理机制是有一定的特点的,每一代帝王都会探索朝廷的管理机制。
从古至今,朝廷中央政府都是实行抓放式政策调节机制,中央政府常常采用的在一个领域、一个时期、一个地区内靠抓紧一部分政策而放松另一部分政策;或对某一政策实施力度上的一抓一放、抓抓放放的办法,对国家政策实行的一张一弛、一收一放的有序管理调节机制。
李世民自己也说,打天下他不怕,但是治理天下,比打天下更难,一收一举,牵动天下。
如何抓,如何放,如何调节,那是需要朝廷中央宏观调控的,岂是李复简单的一个“末位淘汰制”能说明白的?未免想的太简单了。
朝中人才济济,哪一个脑子不比李复聪明?
整个大唐几千万人,脱颖而出的位列朝堂的那么几十个人。
李复去在这方面跟人家比谁聪明?
做人,要有自知之明。
事情商议到关键的时候,有想法,说出来,提供个建议,那没问题。
但是让李复站在他们中间,高高在上的展示自己的“聪明”,这种行为叫做愚蠢,不知天高地厚。
所以,李承乾想要找到一个答案,那就是读史书,读透了,跟在他爹跟前,仔细看,仔细听,仔细学。
在实践中渐渐的先适应当前的朝堂,而后才是慢慢的做出改变,不能一蹴而就,尤其是,李承乾如今只是太子,而且,还是个孩子。
陆德明看向李承乾。
“太子殿下,您提问出的这个问题,并非是一两个人一朝一夕就能够给出答案的。”陆德明说道:“便是陛下,如今治理大唐,也是在小心翼翼的不断摸索。”
李承乾认真点头。
“老陆啊,我现在,就希望你多在庄子上住,住得是越久越好啊。”李复说道:“你知道的,现在的学堂,还很弱小啊。”
陆德明点点头。
李复的这点小心思,陆德明是明白的,而且,他自己也挺喜欢这庄子上的,所以住在这里,也觉得挺好。
尤其是这次来了之后,看着李复带着孩子们研究蝗虫的事儿,看着李复安排布置庄子上要应对蝗灾的事情,都让陆德明感觉,比单纯的待在长安城的家里,闷头做学问要强的多。
这庄子上,才是有大学问的地方。
“老夫也很期待,能够看到你所设想中的书院。”陆德明说道:“不仅仅只是读圣贤书,学生们还能学到各式各样的本事,就像你曾经说过的,哪怕是种地,你种的是最好的,一亩地产量能够提高多少,那也是大唐顶尖的人才!”
如今的大唐,人们还没有到吃饱饭的地步呢。
“是,农业亦是国之根本,重中之重,培养相应的人才,对大唐是有好处的,哪怕是种地种的好,也能入朝为官,如今虽有司农寺,但是司农寺的职责,还远远不够百姓们的需求。”李复应声。
“天底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地方,也不会出现相同的人,这我自然是知道的,地方上,就算是朝廷拨调钱粮过去,帮助他们发展,有这样一个名头,若是赶上地方上的官员,清正廉洁,且有能力,自然是好的,当地凭借这股风,直上青云,百姓富裕,安居乐业。
可若是地方官员不作为,或者说,从出了长安城,这笔拨款便被层层盘剥,说句不好听的,哪怕有五十万贯之巨,到了地方上,能有个五万贯,那便是谢天谢地了。
而这五万贯在地方官员手上,若是能有五千贯用在帮助地方百姓打造出地方特色产业来,那简直就是老天爷现世了。”
“悲观一点的看,可能钱下去了,连个水花都没有,到时候朝廷要结果了,便开始找理由,想方设法的糊弄过去。
又或者是,找个什么由头,跟朝廷说,没挣到钱,赔了。
哪怕是朝廷派人到地方去看,几顿酒吃下来,有事也变无事了。”
很多事情,都可以用“自罚三杯”来揭过去。
“上下齐心,事情才能有好的,正面的结果,这边庄子上,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是?”李复笑道:“泾阳王府掏钱往庄子上砸,并没有经过别人的手?谁敢贪?我府上的这些下人,但凡敢贪,钱可以拿走,命留下。”
“从去年开始就负责给我建造新宅子的阎立德,他贪吗?他可不贪,所以我用的也放心,包括姜确姜少匠,这都是患难中一起走出来的人,他们两人的人品如何,我完全放心,不管用多少钱,我都敢放心交给他们。”
陆德明和李承乾静静的听着。
而后,陆德明笑道:“朝廷选拔官员,用人方面,或许不能像怀仁这般,了解的面面俱到,毕竟,官员太多了,并不像庄子上这般,管事的人不多,可管。”
“所以我才说,庄子上这边,是要做个先行者,要尝试着开一条新路,这条路能否走,该怎么走,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改动,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,一个猴儿一个拴法。”李复笑道:“不能完全套用,否则,必定是适得其反的。”
说着,李复看向了李承乾。
“承乾,我与陆博士说的这些话,你记住了吗?”
李承乾认真点点头。
“王叔,我记住了。”
不仅现在记住了,今日回到庄子上之后,就要记录下来,回去之后慢慢参悟研究。
王叔说的话,总是有道理的。
“朝廷政策,上行,但不一定下效。”李复说道。
“那怎么样,才能上行下效呢?”李承乾问道。
“多读书,多问你阿耶,到时候两者一结合,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了。”李复神秘一笑。
现在李复不能跟李承乾说什么“末位淘汰制度”。
基本上官员只要没有犯重大的过错且被捅出来,他的位置就是稳妥的。
哪怕犯了错,被贬官,中央活动活动,也有可能重新调派到别的地方去,依旧做官,依旧是官身。
而且,从古至今,中央朝廷政府管理机制是有一定的特点的,每一代帝王都会探索朝廷的管理机制。
从古至今,朝廷中央政府都是实行抓放式政策调节机制,中央政府常常采用的在一个领域、一个时期、一个地区内靠抓紧一部分政策而放松另一部分政策;或对某一政策实施力度上的一抓一放、抓抓放放的办法,对国家政策实行的一张一弛、一收一放的有序管理调节机制。
李世民自己也说,打天下他不怕,但是治理天下,比打天下更难,一收一举,牵动天下。
如何抓,如何放,如何调节,那是需要朝廷中央宏观调控的,岂是李复简单的一个“末位淘汰制”能说明白的?未免想的太简单了。
朝中人才济济,哪一个脑子不比李复聪明?
整个大唐几千万人,脱颖而出的位列朝堂的那么几十个人。
李复去在这方面跟人家比谁聪明?
做人,要有自知之明。
事情商议到关键的时候,有想法,说出来,提供个建议,那没问题。
但是让李复站在他们中间,高高在上的展示自己的“聪明”,这种行为叫做愚蠢,不知天高地厚。
所以,李承乾想要找到一个答案,那就是读史书,读透了,跟在他爹跟前,仔细看,仔细听,仔细学。
在实践中渐渐的先适应当前的朝堂,而后才是慢慢的做出改变,不能一蹴而就,尤其是,李承乾如今只是太子,而且,还是个孩子。
陆德明看向李承乾。
“太子殿下,您提问出的这个问题,并非是一两个人一朝一夕就能够给出答案的。”陆德明说道:“便是陛下,如今治理大唐,也是在小心翼翼的不断摸索。”
李承乾认真点头。
“老陆啊,我现在,就希望你多在庄子上住,住得是越久越好啊。”李复说道:“你知道的,现在的学堂,还很弱小啊。”
陆德明点点头。
李复的这点小心思,陆德明是明白的,而且,他自己也挺喜欢这庄子上的,所以住在这里,也觉得挺好。
尤其是这次来了之后,看着李复带着孩子们研究蝗虫的事儿,看着李复安排布置庄子上要应对蝗灾的事情,都让陆德明感觉,比单纯的待在长安城的家里,闷头做学问要强的多。
这庄子上,才是有大学问的地方。
“老夫也很期待,能够看到你所设想中的书院。”陆德明说道:“不仅仅只是读圣贤书,学生们还能学到各式各样的本事,就像你曾经说过的,哪怕是种地,你种的是最好的,一亩地产量能够提高多少,那也是大唐顶尖的人才!”
如今的大唐,人们还没有到吃饱饭的地步呢。
“是,农业亦是国之根本,重中之重,培养相应的人才,对大唐是有好处的,哪怕是种地种的好,也能入朝为官,如今虽有司农寺,但是司农寺的职责,还远远不够百姓们的需求。”李复应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