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腹黑皇帝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自此之后,李艺就再也没有将李世民放在眼里了。
再后来李艺把李世民派去军中的人毒打了一顿,自此,两人的梁子就彻底结下了。
再到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争斗,李建成缺武将,李世民缺文臣。
李世民开办了文学馆,招揽了十八学士,而李艺则是为了帮助李建成,把猛将薛万彻、薛万均两兄弟,还有三百幽州铁骑送给了李建成。
如此一来,李艺认为他与李世民之间无法和解,也是情有可原了。
毕竟,玄武门之变的时候,李艺送给李建成的大将薛万彻,是想要血洗秦王府的。
“陛下待燕郡王不薄,燕郡王若是还要谋反的话,那就说不过去了。”长孙无忌说道。
“但不论如何,泾阳郡王在长安城遇刺是事实,而被抓到的两个刺客,他们身上的标记,与燕郡王有关,也是事实。”杜如晦说道:“既然是事实,那咱们就不得不重视起来。”
李世民又看了一眼杜如晦。
正好,借着这个机会,也好好清理一下千牛卫里的那些暗桩眼线。
这个借口,倒也正当。
如此一来,恐怕对于李艺,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吧?
查千牛卫的人员,明面看来,也是合情合理。
有些事情,可以一起做了,搂草打兔子,顺带手的事。
“朕着实不想这种事情发生。”李世民说道:“燕郡王对大唐有功,而且,他镇守边关,劳苦功高啊,此事,要查清楚,查仔细了,不能妄下定论,在事情真相明了之前,谋反这种言论,不要往外说。”
“是。”在场众人,纷纷拱手应声。
李复亦是如此。
但是他心中有疑惑,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他该提醒的也提醒了.....为什么?
李世民竟然还要忍?
他是真能忍啊。
李世民看着李复,目光有些复杂。
李复说燕郡王要反。
李世民是相信的,而且,他无比的相信。
两人之间的恩怨是非,李世民作为当事人,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。
当初他还是秦王的时候,李艺,给他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了。
但是,李艺镇守边关,是当初太上皇下的旨意。
他不好驳回,也就放任李艺远在边关。
但是他不老实啊,人在边关,心思却是放在了长安城。
但是李艺要谋反这件事被李复看出来了,这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。
因为李艺想要谋反,是他暗戳戳的逼出来的。
李世民当然知道李艺要反,因为,这一切,背后都有他的影子。
像李艺这样的人,李世民心里也清楚,留不得。
但是一登基,就要处理掉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,一个太上皇赐姓的勋贵,还是开国功臣,那他李世民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名声,可就毁了。
他自然不能这样做。
不管是当了太子之后也好,登基做了皇帝也罢,首要的任务,就是稳定朝纲,因此,起初连魏征,薛万彻兄弟,他都招抚了。
而且,若是直接找个理由杀了李艺的话,那已经被安抚好的前太子党,会再次恐慌,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,也会被打破。
事实证明,他的这一步棋,没有走错。
而他和李艺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太复杂了,这个人,绝对不会被招抚,他也不会招抚。
至于房玄龄说的,给予李艺高官厚禄,开府仪同三司,这种种的权利,无非是面子上好看罢了。
实际上,这也是李世民要收拾李艺的一步棋罢了。
这盘棋,李世民很早就开始布置了,玄武门之后,李世民被册封太子,之后不久,庐江王李瑗就谋反了。
这也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,李瑗谋反这件事,也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,目的也是逼李艺造反。
庐江王李瑗是李建成的人,李世民做了太子之后,就召李瑗入朝述职,这可把李瑗吓得不轻。
他担心李世民会趁机杀了自己,于是,他就去找王君廓商议。
这个王君廓就比较有趣了。
当初李艺入朝,李渊派遣李瑗去镇守幽州,同时安排了王君廓作为他的副手,两人在一起相处久了之后,李瑗便视王君廓为心腹。
而王君廓,是李世民的人。
当李瑗找上王君廓之后,王君廓便告诉李瑗,作为李建成的党羽,如今李建成死了,要是入朝的话,这条命,可就交代在长安了。
为了自保,李瑗只有竖起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复仇的旗帜,举兵谋反。
后来,李瑗谋反被杀,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。
而李艺在听说李瑗被杀,一定会心生恐惧。
作为李建成的党羽,李瑗死了,下一个,就该轮到他了。
李世民登基之后所给予李艺的一切,都是在逼迫李艺。
但是明面上,所有人都要称赞他大度,不计前嫌,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。
要名声,也要李艺在北境坐立难安,饱受煎熬。
总有一天,他会忍不住的。
每天恐惧的日子,可不好过。
只是,李艺还没有来得及有大动静,却是被李复给看破了。
所以,李世民看向李复的眼神里,带了些复杂。
他也怕,李复这一搅合,会坏了他的事。
而李复哪儿会想到,李艺的谋反,是李世民一手逼出来的,是皇帝在暗戳戳的谋划。
莫要说李复了,怕是在场的其他臣子,恐怕也不一定知道,李世民在背后推波助澜。
李复也不清楚,历史上李艺谋反,没掀起多大的浪花来,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就平定了,就完事儿了。
其中细节,李复无从得知。
“好了,刺客的事情,我会让李五继续去查,一定要彻查,会给你一个交代,这件事,朝中大臣们,也都看着呢,也要给朝中人一个交代,不然,往后长安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此风不可长。”李世民下了定论:“眼下,既然有了方向,那也就好办了,李五,这件事就交给你了,朕等着你的结果。”
“是。”李五拱手应声。
自此之后,李艺就再也没有将李世民放在眼里了。
再后来李艺把李世民派去军中的人毒打了一顿,自此,两人的梁子就彻底结下了。
再到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争斗,李建成缺武将,李世民缺文臣。
李世民开办了文学馆,招揽了十八学士,而李艺则是为了帮助李建成,把猛将薛万彻、薛万均两兄弟,还有三百幽州铁骑送给了李建成。
如此一来,李艺认为他与李世民之间无法和解,也是情有可原了。
毕竟,玄武门之变的时候,李艺送给李建成的大将薛万彻,是想要血洗秦王府的。
“陛下待燕郡王不薄,燕郡王若是还要谋反的话,那就说不过去了。”长孙无忌说道。
“但不论如何,泾阳郡王在长安城遇刺是事实,而被抓到的两个刺客,他们身上的标记,与燕郡王有关,也是事实。”杜如晦说道:“既然是事实,那咱们就不得不重视起来。”
李世民又看了一眼杜如晦。
正好,借着这个机会,也好好清理一下千牛卫里的那些暗桩眼线。
这个借口,倒也正当。
如此一来,恐怕对于李艺,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吧?
查千牛卫的人员,明面看来,也是合情合理。
有些事情,可以一起做了,搂草打兔子,顺带手的事。
“朕着实不想这种事情发生。”李世民说道:“燕郡王对大唐有功,而且,他镇守边关,劳苦功高啊,此事,要查清楚,查仔细了,不能妄下定论,在事情真相明了之前,谋反这种言论,不要往外说。”
“是。”在场众人,纷纷拱手应声。
李复亦是如此。
但是他心中有疑惑,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他该提醒的也提醒了.....为什么?
李世民竟然还要忍?
他是真能忍啊。
李世民看着李复,目光有些复杂。
李复说燕郡王要反。
李世民是相信的,而且,他无比的相信。
两人之间的恩怨是非,李世民作为当事人,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。
当初他还是秦王的时候,李艺,给他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了。
但是,李艺镇守边关,是当初太上皇下的旨意。
他不好驳回,也就放任李艺远在边关。
但是他不老实啊,人在边关,心思却是放在了长安城。
但是李艺要谋反这件事被李复看出来了,这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。
因为李艺想要谋反,是他暗戳戳的逼出来的。
李世民当然知道李艺要反,因为,这一切,背后都有他的影子。
像李艺这样的人,李世民心里也清楚,留不得。
但是一登基,就要处理掉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,一个太上皇赐姓的勋贵,还是开国功臣,那他李世民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名声,可就毁了。
他自然不能这样做。
不管是当了太子之后也好,登基做了皇帝也罢,首要的任务,就是稳定朝纲,因此,起初连魏征,薛万彻兄弟,他都招抚了。
而且,若是直接找个理由杀了李艺的话,那已经被安抚好的前太子党,会再次恐慌,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,也会被打破。
事实证明,他的这一步棋,没有走错。
而他和李艺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太复杂了,这个人,绝对不会被招抚,他也不会招抚。
至于房玄龄说的,给予李艺高官厚禄,开府仪同三司,这种种的权利,无非是面子上好看罢了。
实际上,这也是李世民要收拾李艺的一步棋罢了。
这盘棋,李世民很早就开始布置了,玄武门之后,李世民被册封太子,之后不久,庐江王李瑗就谋反了。
这也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,李瑗谋反这件事,也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,目的也是逼李艺造反。
庐江王李瑗是李建成的人,李世民做了太子之后,就召李瑗入朝述职,这可把李瑗吓得不轻。
他担心李世民会趁机杀了自己,于是,他就去找王君廓商议。
这个王君廓就比较有趣了。
当初李艺入朝,李渊派遣李瑗去镇守幽州,同时安排了王君廓作为他的副手,两人在一起相处久了之后,李瑗便视王君廓为心腹。
而王君廓,是李世民的人。
当李瑗找上王君廓之后,王君廓便告诉李瑗,作为李建成的党羽,如今李建成死了,要是入朝的话,这条命,可就交代在长安了。
为了自保,李瑗只有竖起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复仇的旗帜,举兵谋反。
后来,李瑗谋反被杀,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。
而李艺在听说李瑗被杀,一定会心生恐惧。
作为李建成的党羽,李瑗死了,下一个,就该轮到他了。
李世民登基之后所给予李艺的一切,都是在逼迫李艺。
但是明面上,所有人都要称赞他大度,不计前嫌,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。
要名声,也要李艺在北境坐立难安,饱受煎熬。
总有一天,他会忍不住的。
每天恐惧的日子,可不好过。
只是,李艺还没有来得及有大动静,却是被李复给看破了。
所以,李世民看向李复的眼神里,带了些复杂。
他也怕,李复这一搅合,会坏了他的事。
而李复哪儿会想到,李艺的谋反,是李世民一手逼出来的,是皇帝在暗戳戳的谋划。
莫要说李复了,怕是在场的其他臣子,恐怕也不一定知道,李世民在背后推波助澜。
李复也不清楚,历史上李艺谋反,没掀起多大的浪花来,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就平定了,就完事儿了。
其中细节,李复无从得知。
“好了,刺客的事情,我会让李五继续去查,一定要彻查,会给你一个交代,这件事,朝中大臣们,也都看着呢,也要给朝中人一个交代,不然,往后长安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此风不可长。”李世民下了定论:“眼下,既然有了方向,那也就好办了,李五,这件事就交给你了,朕等着你的结果。”
“是。”李五拱手应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