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免费晚报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《星期日独立报》是《独立报》的周日版,可以说此时英伦几乎所有的全国性大报,都有其对应的周日版的报纸。
而最早这么做的,就是《泰晤士报》。
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,这家报纸率先发行了周日版,后来其他报纸也纷纷效仿。
不过到了现在,这些周日版的报纸,为迎合不同读者群,出版不同的内容版块,以抓住从孩童、商人到时尚爱好者的视线,最终,报纸的内容像热气球一样膨胀,塞满了名类专刊、杂志。
一开始的时候,读者会觉得好像是从报社抱来了新生婴儿一样重量的东西,但其内容,有一半以上没看就扔掉了。
但是,这个办报理念确实起了作用,很快,所有的周末报纸变得更加浪费成性。
去年一年,《卫报》的周末版,版面增长了60%,几平与月刊一样厚重。
精确发行的专刊确实能抓住这部分人的注意力。《观察者食物月刊》《观察者体育月刊》为周末报纸增加了6%的销售量。
不过,美国报业市场的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,年轻读者之所以不看报,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——他们认为,如此厚重的报纸,太过于浪费纸张了……
而巴伦的想法,就是暂停版面越来越庞大的《星期日独立报》的发行,转而将这份报纸,变成一份免费发放的晚报。
“我们《独立报》的价格,可以说是同类型报纸中比较高的,但我们需要以品质和深度,来证明我们值得这份价钱。与此相对的,我们也需要有足够发行量的报纸,来确保我们覆盖的读者范围,所以另外办一份免费晚报,就是不错的选择。”
巴伦的这个意见,包括惠特尼在内,其他人都也算认同,但其中也有困难之处。
惠特尼说道:
“但是公爵殿下,假如说我们再办一份晚报,而且免费发放,那么无论是采编的人员方面,还是资金方面,都会是问题。”
“我明白您的担心,总编阁下,但这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,人员方面,其实作为免费报纸,我们只需要这份报纸能够在地铁或者是其他的等待时间中,为读者打发时间,因此在内容上,根本无需一定要像《独立报》那般的精良,我们有官网的丰富内容,有网络编辑的一些新奇报道,这些都可以直接放到这一份免费晚报之中,当然,为了避免影响《独立报》在读者心中的形象,这一份晚报我们需要另外起一个名字,比如《伦敦大众晚报》怎么样?”
看到他的这一点建议,鲍勃和惠特尼都还表示认同,巴伦继续说道:
“至于说资金方面,你们也可以放心,除了INm集团补偿给我们的500万英镑之后,独立报业还将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,用来完善这些计划,足够了,并且一旦我们的晚报发行量上来之后,即便是能够达到50万份以上,那么后续的广告费用,也足以让我们获得极大的盈利。”
对于发行免费的晚报是否能够盈利,这一点巴伦毫不怀疑。
因为一直到后面十多年之后,就在传统报纸市场普遍下滑的情况下,英国几家免费报纸却逆势飘红,办得风生水起,成为一大亮点。
其中最为典型的,就是《伦敦晚旗报》,他们原本是伦敦唯一的付费晚报,因为没有竞争对手,之前经营状况良好。
不过后来,联合报业集团和新闻集团先后推出《伦敦纳特》和《伦敦报》两份晚报,争夺晚报市场。
受其冲击,《伦敦晚旗报》发行量不断下滑,到2009年只有25万份,每年亏损1000万英镑,濒临破产。
联合报业集团视之为包袱,将晚旗报75.1%的股权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,卖给了俄罗斯亿万富翁、苏联克格勃出身的亚历山大·列别杰夫——嗯,就是那位后来也用1英镑买下《独立报》的仁兄……
之后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新老板列别杰夫将该报转为免费报纸,再度独霸伦敦晚报市场。
转型之后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发行量由初期的60万份不断增长,后来稳定在90万份左右,并逐渐扭亏为盈。
到了2015年1~9月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营业收入达到7130万英镑,同比增长13%;税前利润达到340万英镑,同比劲增了3倍——该报高级主管的年薪,也从20万英镑增加到41万英镑。
正是因为免费市场的潜力巨大,后来《金融时报》《每日镜报》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小报,在特定的市场派发。
免费报纸为何能在英伦取得成功?
后来的媒体专家认为,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一是伦敦地铁里没有移动信号,这一“真空”也给报纸留下了更多的生存空间;二是免费是重要的因素,不花钱就可以看,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阅读成本;三是定位准确,《地铁报》和《伦敦标准晚报》都把自己定位为“快餐”报纸,两份报纸尽管免费,但设计精良、版式清新、内容丰富,不失为都市白领上下班途中一份可口的“精神快餐”。
所以巴伦做出的这个决定,也是在考虑后来英伦报业发展的形势之下做出的——本身他就准备大力的发展《独立报》官网,但要知道,这个年代互联网依然是pc端是绝对主力,能够接触互联网的,在大众之中,可能十中无一,因此将他们网络版的一些比较让人感兴趣的“新奇”内容,直接放到免费晚报上面,还是拥有极大的受众的。
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。
并且免费报纸,还真是拥有极大的“钱途”,并且能够保证巨大的发行量——稍稍有所规模的免费晚报,发行量超过50万份,都是很轻松的,毕竟是免费的,因此那些消息所触达的范围就更广,也更容易保证巴伦的影响力。
《独立报》占领精英阶层,《伦敦大众晚报》占领大众阶层,网络占领未来,这就是巴伦对于独立报业在媒体行业的规划。
至于刚才巴伦说的,独立报业将得到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个事情,就是他接下来准备要跟两人谈的了。
这就牵扯到巴伦在伦敦的地产计划了——除了在国王十字区改造上的布局之外,巴伦后续还准备在伦敦建设两座大厦。
其一,就是原本位于苏活区的卡文迪许酒店,在那个酒店的位置,他准备将旧有建筑推倒,建设第一座大厦。
之后,在金丝雀码头的这座独立报业大楼的位置,将建设第二座大厦。
具体的规划,就是由dS资本下属的dS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卡文迪许酒店的地皮,然后在那里建设卡文迪许大厦。
卡文迪许酒店集团得到资金之后,可以用来加速发展,然后在卡文迪许大厦建成之后,租下其中的部分楼层,重新开办卡文迪许(苏活)酒店。
而在卡文迪许大厦建成之后,独立报业会暂时搬迁至其中。
然后dS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独立报业大楼,在原址建设第二座大厦——德文希尔传媒大厦。
而独立报业就可以利用这些资金,来进行自身的发展。
所有的不动产,由dS资产管理公司来持有,而包括卡文迪许酒店集团和独立报业,都能够获得资金来发展自身。
《星期日独立报》是《独立报》的周日版,可以说此时英伦几乎所有的全国性大报,都有其对应的周日版的报纸。
而最早这么做的,就是《泰晤士报》。
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,这家报纸率先发行了周日版,后来其他报纸也纷纷效仿。
不过到了现在,这些周日版的报纸,为迎合不同读者群,出版不同的内容版块,以抓住从孩童、商人到时尚爱好者的视线,最终,报纸的内容像热气球一样膨胀,塞满了名类专刊、杂志。
一开始的时候,读者会觉得好像是从报社抱来了新生婴儿一样重量的东西,但其内容,有一半以上没看就扔掉了。
但是,这个办报理念确实起了作用,很快,所有的周末报纸变得更加浪费成性。
去年一年,《卫报》的周末版,版面增长了60%,几平与月刊一样厚重。
精确发行的专刊确实能抓住这部分人的注意力。《观察者食物月刊》《观察者体育月刊》为周末报纸增加了6%的销售量。
不过,美国报业市场的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,年轻读者之所以不看报,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——他们认为,如此厚重的报纸,太过于浪费纸张了……
而巴伦的想法,就是暂停版面越来越庞大的《星期日独立报》的发行,转而将这份报纸,变成一份免费发放的晚报。
“我们《独立报》的价格,可以说是同类型报纸中比较高的,但我们需要以品质和深度,来证明我们值得这份价钱。与此相对的,我们也需要有足够发行量的报纸,来确保我们覆盖的读者范围,所以另外办一份免费晚报,就是不错的选择。”
巴伦的这个意见,包括惠特尼在内,其他人都也算认同,但其中也有困难之处。
惠特尼说道:
“但是公爵殿下,假如说我们再办一份晚报,而且免费发放,那么无论是采编的人员方面,还是资金方面,都会是问题。”
“我明白您的担心,总编阁下,但这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,人员方面,其实作为免费报纸,我们只需要这份报纸能够在地铁或者是其他的等待时间中,为读者打发时间,因此在内容上,根本无需一定要像《独立报》那般的精良,我们有官网的丰富内容,有网络编辑的一些新奇报道,这些都可以直接放到这一份免费晚报之中,当然,为了避免影响《独立报》在读者心中的形象,这一份晚报我们需要另外起一个名字,比如《伦敦大众晚报》怎么样?”
看到他的这一点建议,鲍勃和惠特尼都还表示认同,巴伦继续说道:
“至于说资金方面,你们也可以放心,除了INm集团补偿给我们的500万英镑之后,独立报业还将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,用来完善这些计划,足够了,并且一旦我们的晚报发行量上来之后,即便是能够达到50万份以上,那么后续的广告费用,也足以让我们获得极大的盈利。”
对于发行免费的晚报是否能够盈利,这一点巴伦毫不怀疑。
因为一直到后面十多年之后,就在传统报纸市场普遍下滑的情况下,英国几家免费报纸却逆势飘红,办得风生水起,成为一大亮点。
其中最为典型的,就是《伦敦晚旗报》,他们原本是伦敦唯一的付费晚报,因为没有竞争对手,之前经营状况良好。
不过后来,联合报业集团和新闻集团先后推出《伦敦纳特》和《伦敦报》两份晚报,争夺晚报市场。
受其冲击,《伦敦晚旗报》发行量不断下滑,到2009年只有25万份,每年亏损1000万英镑,濒临破产。
联合报业集团视之为包袱,将晚旗报75.1%的股权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,卖给了俄罗斯亿万富翁、苏联克格勃出身的亚历山大·列别杰夫——嗯,就是那位后来也用1英镑买下《独立报》的仁兄……
之后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新老板列别杰夫将该报转为免费报纸,再度独霸伦敦晚报市场。
转型之后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发行量由初期的60万份不断增长,后来稳定在90万份左右,并逐渐扭亏为盈。
到了2015年1~9月,《伦敦晚旗报》的营业收入达到7130万英镑,同比增长13%;税前利润达到340万英镑,同比劲增了3倍——该报高级主管的年薪,也从20万英镑增加到41万英镑。
正是因为免费市场的潜力巨大,后来《金融时报》《每日镜报》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小报,在特定的市场派发。
免费报纸为何能在英伦取得成功?
后来的媒体专家认为,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一是伦敦地铁里没有移动信号,这一“真空”也给报纸留下了更多的生存空间;二是免费是重要的因素,不花钱就可以看,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阅读成本;三是定位准确,《地铁报》和《伦敦标准晚报》都把自己定位为“快餐”报纸,两份报纸尽管免费,但设计精良、版式清新、内容丰富,不失为都市白领上下班途中一份可口的“精神快餐”。
所以巴伦做出的这个决定,也是在考虑后来英伦报业发展的形势之下做出的——本身他就准备大力的发展《独立报》官网,但要知道,这个年代互联网依然是pc端是绝对主力,能够接触互联网的,在大众之中,可能十中无一,因此将他们网络版的一些比较让人感兴趣的“新奇”内容,直接放到免费晚报上面,还是拥有极大的受众的。
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。
并且免费报纸,还真是拥有极大的“钱途”,并且能够保证巨大的发行量——稍稍有所规模的免费晚报,发行量超过50万份,都是很轻松的,毕竟是免费的,因此那些消息所触达的范围就更广,也更容易保证巴伦的影响力。
《独立报》占领精英阶层,《伦敦大众晚报》占领大众阶层,网络占领未来,这就是巴伦对于独立报业在媒体行业的规划。
至于刚才巴伦说的,独立报业将得到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个事情,就是他接下来准备要跟两人谈的了。
这就牵扯到巴伦在伦敦的地产计划了——除了在国王十字区改造上的布局之外,巴伦后续还准备在伦敦建设两座大厦。
其一,就是原本位于苏活区的卡文迪许酒店,在那个酒店的位置,他准备将旧有建筑推倒,建设第一座大厦。
之后,在金丝雀码头的这座独立报业大楼的位置,将建设第二座大厦。
具体的规划,就是由dS资本下属的dS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卡文迪许酒店的地皮,然后在那里建设卡文迪许大厦。
卡文迪许酒店集团得到资金之后,可以用来加速发展,然后在卡文迪许大厦建成之后,租下其中的部分楼层,重新开办卡文迪许(苏活)酒店。
而在卡文迪许大厦建成之后,独立报业会暂时搬迁至其中。
然后dS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独立报业大楼,在原址建设第二座大厦——德文希尔传媒大厦。
而独立报业就可以利用这些资金,来进行自身的发展。
所有的不动产,由dS资产管理公司来持有,而包括卡文迪许酒店集团和独立报业,都能够获得资金来发展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