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9章 如戏耍孩童一般
收藏【第八小说网Www.8xiaoShuo.Com】,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楼令能够杀掉栾书吗?答案是:能!
那么问题来了,栾书死掉之后,谁的获利将是最大?能够肯定的事情是,不会是楼氏获得最大利益,乃至于连汤汤水水都喝不到几口。
所以了,没错,楼令是在被栾书算计,只是双方的关系并非你死我活。
栾书在算计楼令的过程中,其实是帮楼令脱身,甚至在官职上更进了一步。
因此,栾书掌握了一定的分寸,不敢将楼令逼得太过。
这样一来,楼令为什么要去承担无比大的风险,做自己不会获得多少利益的事情?
只为了出心中的一口恶气就非得杀人?真要抱有这种想法,一定具有反社会的人格。
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遂,只要不是涉及自己与家人的性命,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偏激。
“栾书得活着!”
“他死了之后,最开心的人无疑是国君,再来就是各个卿位家族了。”
“没有栾书搞东搞西,卿位家族该是针对各个中小家族,该难受的就是我了啊!”
政治这种玩意历来就不是那么简单,可惜的是能够玩得懂的人太少,更多的人喜欢不计后果的快意恩仇。
所以,快意恩仇也就有另外的解读,比如只图一时爽快,不顾忌出现任何后果。
简单来说可以是:我看一个人很不爽,冲上去就是一顿暴揍。至于后面的纠纷,该付多少误工费、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等乱七八糟费用,付完费用又要蹲几天之类,打之前压根就没有去想。
胥童死了,尽管看上去与郤氏没有直接关联,大家还是知道胥童死于郤氏的设计之中。
然后,猜猜情况怎么样。
没有相关的证据,有人出来顶罪,可是大家认定就是郤氏动的手,无论谁都对郤氏产生了极大的警惕心。
他们在怕什么?怕自己要是与郤氏有了矛盾,日后也会横死街头!
所以,郤氏是解除了来自系统的威胁,他们却也得不到众人的信任了。
说直白点就是,政治真不是那么玩的,使用武力去解决麻烦属于最不可取以及最下层的手段。
武力其实就是在没有其它方式来解决争端或矛盾之后,不得不使用的最后手段。
楼令有想杀的人吗?他有认真且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,得出的结论是:暂时没有。
楼氏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或是干扰,甚至连来自外部的威胁都没有。
同时,楼令很清楚自家目前就是安稳发展,等于需要避免与哪个家族发生冲突。
在那种情况下,楼令又不是每天不杀个人就浑身不舒服的杀人狂,为什么要屡屡起杀心嘛。
近期,楼令连率军上战场都不怎么乐意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坐着收礼,并且由衷的乐此不疲。
从担任中军尉以来,仅仅是参加这一次出征,楼令小本本上记录了各家的承诺,人口合起来四百三十二,粮食千余石,杂七杂八的物资更多。
那些是楼令坐着就给收到的好处,不用有其余的付出。这不是比上阵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厮杀,可能会让家族出现伤亡,更加美得很的事情吗?
而在今天,楼令又一次身处战阵之中。
现场的晋军与秦军已经摆开阵势,晋军在东,秦军在西,双方出战的兵力大体相当。
“又是鱼鳞阵。”楼令早就清楚了一点,晋军每战必摆出鱼鳞阵。
对面的秦军有阵型吗?他们看着不像是正经阵型的样子,仅是列出三条长线,每一条长线就是一排士兵,他们就是凑堆那么站着。
秦军的服色看上去很杂乱,又以白或灰的颜色居多。
“相当一部分秦军,他们穿的是兽皮啊。”楼令亲眼所见。
那么,秦军有骑兵吗?反正楼令没有看到秦军之中有骑兵,清一色是徒步的战士。
阵前,两军的主将正在进行致师。
不是栾书与对方的主将武力单挑,两人正在数落对方的不是,喊话的声音极大。
当然了,一个人的嗓门再大,能够传播的范围也是相当有限,需要有人将一些关键的话传播到全军。
“秦军的主将是谁啊?”楼令真的不知道。
只不过,秦国目前并没有名传列国的将领,最出名的将领是被俘又被赎回去的杜回。
“谁?白溪啊。”智罃巡视到楼令附近,被提问也就给了答案。
楼令纳闷地问道:“孟、西、白的那个白氏?”
智罃很奇怪地说道:“要不然还能是哪个白氏。”
楼令心说:“是白起的那个白氏吗?”
春秋时期,包括战国中前期,顶住秦国半边天的家族便是孟氏、西氏和白氏。其中的西氏是戎人的跟脚,白氏则是秦国公族之一。
到战国中后期,秦国因为商鞅变法期间大肆打击和削弱老牌势力,同时对外吸纳各种人才,一再与楚国联姻,导致秦国内部的楚系一度控制秦廷,后面的山东系话语权方面极重,一直在白起和王翦重新站起来才让“老秦人”在朝堂的话语权有一定比重。
智罃继续去巡视了。
由于有段距离的关系,楼令真听不清楚栾书与白溪在喊些什么,只见双方下车,各自的车组成员抬车调头,分别回到本阵。
“中军尉。”有人过来,行礼之后说道:“中军将请中军尉出阵进行武将对决。”
楼令应道:“诺!”
春秋时代,阵前进行武将单挑是很频繁的事情,楚国的养由基就是因此而出名。
“除了演义作品之外,没有听说哪个朝代像当今还有武将阵前单挑吧?”楼令其实不是那么确定,根由在于对历史不熟。
因为是要秦军进行武将单挑的关系,哪怕楼令对自己的武力值相当自信,还是预备了一些后手。
毕竟,秦国可是有在武将单挑期间耍诈的历史,有几次说好要进行武将单挑,结果给全军压上了。
想来包括栾书、旬庚、韩厥、智罃在内的四位卿大夫,他们一样会对秦军耍诈进行必要的防备。
楼令的战车组单乘出阵。
作为驭手的追看上去很兴奋,小声不知道在嘀咕什么。他其实是在碎碎念关于扬名天下的事情,理由是养由基以此出名。
作为车右的楼冰看上去则是有些紧张,他还是初次担任楼令的车右,有些紧张挺正常的。
战场上除了偶尔的马嘶和牛哞之外,显得相对的安静。
两军将士等着看武将单挑的过程,大概每一方都坚信己方的战将能够取得胜利?
秦军那边有战车出阵。
楼令所在的战车后面与敌军战车相隔三步左右停下。
“代寡君问候秦君。”
“代寡君问候晋君。”
“我,晋国中军尉,‘平陵’、‘瓜衍’、‘吕’、‘太原’的主人,楼氏家主令。”
“我,秦国庶长,名下没有封地,陶氏家主卫。”
这是在干嘛?进行必要的礼节而已。
要是想显摆的话,其实应该从自己祖上出过哪些名人,血脉体系介绍清楚,还能够将担任过哪些官职细细数来。
“请。”
“请!”
两军阵前又出现相同的一幕,也就是楼令所在车组和陶卫所在车组下车,抬着战车进行调头。
没办法的事情,谁让战车无法完成原地调头,是吧?
这一次,楼令可没有去干自己抬车调头的事情,一直正面对着陶卫等人。
对面的陶卫同样在防备楼令可能的偷袭。
所以,不管是晋人还是秦人,他们压根不信任对方的节操,哪敢将后背交给对方呢!?
两乘战车拉开百步(约150米),期间也完成了调头的举动。
楼令与陶卫再次遥遥互相行礼,随后脚下的战车开始动起来。
“别紧张,一箭……最多三箭就能够结束致师了。”楼令说着已经做出挽弓射箭的动作。
在楼令射出第一箭的时候,双方还有七十步(约105米)的间距。
射出去的箭矢自然需要时间来飞,它看着并不是完全的直线,先是往天空飘了五十步(约75米)的距离,随后箭镞向下,有引力加强动能,速度增快往下掉去。
陶卫的车右已经向上举盾准备挡下箭矢。
楼令射出第一箭,很快又射出第二箭,两次射箭间隔不到一个呼吸的时间。
第二支射出的箭矢?因为楼令与陶卫是战车加速靠近的关系,它被射出去的时候,双方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五十步,看弹道轨迹是一种直线的激射。
一声磕碰声,陶卫的车右成功挡下了楼令射出的第一支箭,可是该名车右脸上感受到了血液带来的温热。
那是第二支箭直接射中陶卫的额头,箭镞穿进去又直接贯穿,导致陶卫连闷哼都没有发出一声便阵亡了。
死去的陶卫身躯被箭矢带来的力道“推”着向后倒。
当前的战车并没有后车壁,失去生命的陶卫倒下就从战车摔落,尸体随着惯性翻滚几圈,四肢呈现扭曲的方式,人也卷得像是一条麻花绳,面部朝下给躺着。
春秋时代有头盔吗?讲实话就是没有。
一直到战国后期,赵国才率先列装“兜”这种防具,随后中原列国进行效仿。
能够肯定的一点是,哪怕到了一统时代的秦国,秦军仍旧没有列装头盔。
要是知道相关工艺,会发现制作一件合格的头盔,难度比制造身甲的工时更长,并且不保证头盔有靠谱的防御力。
事实上,一直到了现代之后,头盔也就只能防御擦边流弹或是弹片,更多的作用是防止被石头之类的东西砸到脑袋。
两军阵前的武将单挑随着楼令将陶卫射杀而结束。
失去战车主将的秦军战车,他们靠近之后没有攻击,楼令所在战车也没有攻击,互相间隔约两步擦着驰骋而过,出一段距离再来个大转弯,各自回到己方阵前。
在陶卫被射杀之后,晋军这边已经在示威,士兵用戈杆底部不断戳向地面,渐渐形成节奏统一,动静听着就像是万众在敲响战鼓。
秦军那边则是先哗然了一阵子,随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刚刚停好战车的楼令看到对方又有一乘战车出阵,示意追操控战车再次出阵。
按照流程的话,新出阵的秦军战将应该跟楼令完成互相问候的程序,随后再拉开距离进行致师。
可是,新出阵的秦军战车,它在一段距离之后完成加速,一点都没有降速的迹象。
发现这一段的楼令哪会死板,再一次使用之前的技巧,先抛射再进行攒射,相距约七十五步(约112米)射杀了对方的战车主将。
那期间,秦军战将一箭未发。
“不用退回本方阵前,在原地转圈游弋。”楼令对追下达了指示。
很明摆的事情,秦军那边不再装了,要显示他们的野蛮。
只是秦军仍旧不够野蛮,起码没有诱骗楼令靠得更近一些,再让大量弓箭手射箭覆盖。
秦军先派出一乘又一乘的战车组,随后变成两乘、三乘的战车组,后面秦军战车组没有主将也攻击,乃至于试图直接撞向楼令这乘战车玩同归於尽,只是先后在五十步外被楼令一一点名。
“如戏耍孩童一般啊!”栾书不是在进行调侃。
竞技啊,行就是行,不行真的就是不行。
旬庚当然知道那就是事实,提醒道:“敌军要前军压上了。”
秦军的第一排确实已经在向前移动。
位处最前面的楼令都看到向前移动的秦军队列中有不少弓箭手,吩咐追:“回去。”
楼令又不傻,少量的战车冲出来就射杀,面对秦军的弓箭手要进行箭雨覆盖,不用多想,肯定是撤啊!
秦军的战鼓被敲响。
晋军这一边的车组成员却是在下车,万众开始了战前的祈祷。
楼令的这一乘战车回到阵前,一样下车进行祈祷。
而秦军的前阵已经开始在向前推进,并且速度越来越快。
到了这种时候,晋军怎么还要进行战祷呢?只能说是一种习惯,再来就是尽显从容不迫了。
晋军的战鼓声响起,结束战前祈祷的晋军第一排,他们在战车作为前导的情况下也开始向前。
第一波进行攻击的却是晋军中的弓箭手,他们射出去的箭矢从袍泽头顶飞过,射向了迫近到晋军约六十步距离的秦军,落下之后响起一声声的惨叫或闷哼……
楼令能够杀掉栾书吗?答案是:能!
那么问题来了,栾书死掉之后,谁的获利将是最大?能够肯定的事情是,不会是楼氏获得最大利益,乃至于连汤汤水水都喝不到几口。
所以了,没错,楼令是在被栾书算计,只是双方的关系并非你死我活。
栾书在算计楼令的过程中,其实是帮楼令脱身,甚至在官职上更进了一步。
因此,栾书掌握了一定的分寸,不敢将楼令逼得太过。
这样一来,楼令为什么要去承担无比大的风险,做自己不会获得多少利益的事情?
只为了出心中的一口恶气就非得杀人?真要抱有这种想法,一定具有反社会的人格。
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遂,只要不是涉及自己与家人的性命,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偏激。
“栾书得活着!”
“他死了之后,最开心的人无疑是国君,再来就是各个卿位家族了。”
“没有栾书搞东搞西,卿位家族该是针对各个中小家族,该难受的就是我了啊!”
政治这种玩意历来就不是那么简单,可惜的是能够玩得懂的人太少,更多的人喜欢不计后果的快意恩仇。
所以,快意恩仇也就有另外的解读,比如只图一时爽快,不顾忌出现任何后果。
简单来说可以是:我看一个人很不爽,冲上去就是一顿暴揍。至于后面的纠纷,该付多少误工费、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等乱七八糟费用,付完费用又要蹲几天之类,打之前压根就没有去想。
胥童死了,尽管看上去与郤氏没有直接关联,大家还是知道胥童死于郤氏的设计之中。
然后,猜猜情况怎么样。
没有相关的证据,有人出来顶罪,可是大家认定就是郤氏动的手,无论谁都对郤氏产生了极大的警惕心。
他们在怕什么?怕自己要是与郤氏有了矛盾,日后也会横死街头!
所以,郤氏是解除了来自系统的威胁,他们却也得不到众人的信任了。
说直白点就是,政治真不是那么玩的,使用武力去解决麻烦属于最不可取以及最下层的手段。
武力其实就是在没有其它方式来解决争端或矛盾之后,不得不使用的最后手段。
楼令有想杀的人吗?他有认真且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,得出的结论是:暂时没有。
楼氏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或是干扰,甚至连来自外部的威胁都没有。
同时,楼令很清楚自家目前就是安稳发展,等于需要避免与哪个家族发生冲突。
在那种情况下,楼令又不是每天不杀个人就浑身不舒服的杀人狂,为什么要屡屡起杀心嘛。
近期,楼令连率军上战场都不怎么乐意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坐着收礼,并且由衷的乐此不疲。
从担任中军尉以来,仅仅是参加这一次出征,楼令小本本上记录了各家的承诺,人口合起来四百三十二,粮食千余石,杂七杂八的物资更多。
那些是楼令坐着就给收到的好处,不用有其余的付出。这不是比上阵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厮杀,可能会让家族出现伤亡,更加美得很的事情吗?
而在今天,楼令又一次身处战阵之中。
现场的晋军与秦军已经摆开阵势,晋军在东,秦军在西,双方出战的兵力大体相当。
“又是鱼鳞阵。”楼令早就清楚了一点,晋军每战必摆出鱼鳞阵。
对面的秦军有阵型吗?他们看着不像是正经阵型的样子,仅是列出三条长线,每一条长线就是一排士兵,他们就是凑堆那么站着。
秦军的服色看上去很杂乱,又以白或灰的颜色居多。
“相当一部分秦军,他们穿的是兽皮啊。”楼令亲眼所见。
那么,秦军有骑兵吗?反正楼令没有看到秦军之中有骑兵,清一色是徒步的战士。
阵前,两军的主将正在进行致师。
不是栾书与对方的主将武力单挑,两人正在数落对方的不是,喊话的声音极大。
当然了,一个人的嗓门再大,能够传播的范围也是相当有限,需要有人将一些关键的话传播到全军。
“秦军的主将是谁啊?”楼令真的不知道。
只不过,秦国目前并没有名传列国的将领,最出名的将领是被俘又被赎回去的杜回。
“谁?白溪啊。”智罃巡视到楼令附近,被提问也就给了答案。
楼令纳闷地问道:“孟、西、白的那个白氏?”
智罃很奇怪地说道:“要不然还能是哪个白氏。”
楼令心说:“是白起的那个白氏吗?”
春秋时期,包括战国中前期,顶住秦国半边天的家族便是孟氏、西氏和白氏。其中的西氏是戎人的跟脚,白氏则是秦国公族之一。
到战国中后期,秦国因为商鞅变法期间大肆打击和削弱老牌势力,同时对外吸纳各种人才,一再与楚国联姻,导致秦国内部的楚系一度控制秦廷,后面的山东系话语权方面极重,一直在白起和王翦重新站起来才让“老秦人”在朝堂的话语权有一定比重。
智罃继续去巡视了。
由于有段距离的关系,楼令真听不清楚栾书与白溪在喊些什么,只见双方下车,各自的车组成员抬车调头,分别回到本阵。
“中军尉。”有人过来,行礼之后说道:“中军将请中军尉出阵进行武将对决。”
楼令应道:“诺!”
春秋时代,阵前进行武将单挑是很频繁的事情,楚国的养由基就是因此而出名。
“除了演义作品之外,没有听说哪个朝代像当今还有武将阵前单挑吧?”楼令其实不是那么确定,根由在于对历史不熟。
因为是要秦军进行武将单挑的关系,哪怕楼令对自己的武力值相当自信,还是预备了一些后手。
毕竟,秦国可是有在武将单挑期间耍诈的历史,有几次说好要进行武将单挑,结果给全军压上了。
想来包括栾书、旬庚、韩厥、智罃在内的四位卿大夫,他们一样会对秦军耍诈进行必要的防备。
楼令的战车组单乘出阵。
作为驭手的追看上去很兴奋,小声不知道在嘀咕什么。他其实是在碎碎念关于扬名天下的事情,理由是养由基以此出名。
作为车右的楼冰看上去则是有些紧张,他还是初次担任楼令的车右,有些紧张挺正常的。
战场上除了偶尔的马嘶和牛哞之外,显得相对的安静。
两军将士等着看武将单挑的过程,大概每一方都坚信己方的战将能够取得胜利?
秦军那边有战车出阵。
楼令所在的战车后面与敌军战车相隔三步左右停下。
“代寡君问候秦君。”
“代寡君问候晋君。”
“我,晋国中军尉,‘平陵’、‘瓜衍’、‘吕’、‘太原’的主人,楼氏家主令。”
“我,秦国庶长,名下没有封地,陶氏家主卫。”
这是在干嘛?进行必要的礼节而已。
要是想显摆的话,其实应该从自己祖上出过哪些名人,血脉体系介绍清楚,还能够将担任过哪些官职细细数来。
“请。”
“请!”
两军阵前又出现相同的一幕,也就是楼令所在车组和陶卫所在车组下车,抬着战车进行调头。
没办法的事情,谁让战车无法完成原地调头,是吧?
这一次,楼令可没有去干自己抬车调头的事情,一直正面对着陶卫等人。
对面的陶卫同样在防备楼令可能的偷袭。
所以,不管是晋人还是秦人,他们压根不信任对方的节操,哪敢将后背交给对方呢!?
两乘战车拉开百步(约150米),期间也完成了调头的举动。
楼令与陶卫再次遥遥互相行礼,随后脚下的战车开始动起来。
“别紧张,一箭……最多三箭就能够结束致师了。”楼令说着已经做出挽弓射箭的动作。
在楼令射出第一箭的时候,双方还有七十步(约105米)的间距。
射出去的箭矢自然需要时间来飞,它看着并不是完全的直线,先是往天空飘了五十步(约75米)的距离,随后箭镞向下,有引力加强动能,速度增快往下掉去。
陶卫的车右已经向上举盾准备挡下箭矢。
楼令射出第一箭,很快又射出第二箭,两次射箭间隔不到一个呼吸的时间。
第二支射出的箭矢?因为楼令与陶卫是战车加速靠近的关系,它被射出去的时候,双方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五十步,看弹道轨迹是一种直线的激射。
一声磕碰声,陶卫的车右成功挡下了楼令射出的第一支箭,可是该名车右脸上感受到了血液带来的温热。
那是第二支箭直接射中陶卫的额头,箭镞穿进去又直接贯穿,导致陶卫连闷哼都没有发出一声便阵亡了。
死去的陶卫身躯被箭矢带来的力道“推”着向后倒。
当前的战车并没有后车壁,失去生命的陶卫倒下就从战车摔落,尸体随着惯性翻滚几圈,四肢呈现扭曲的方式,人也卷得像是一条麻花绳,面部朝下给躺着。
春秋时代有头盔吗?讲实话就是没有。
一直到战国后期,赵国才率先列装“兜”这种防具,随后中原列国进行效仿。
能够肯定的一点是,哪怕到了一统时代的秦国,秦军仍旧没有列装头盔。
要是知道相关工艺,会发现制作一件合格的头盔,难度比制造身甲的工时更长,并且不保证头盔有靠谱的防御力。
事实上,一直到了现代之后,头盔也就只能防御擦边流弹或是弹片,更多的作用是防止被石头之类的东西砸到脑袋。
两军阵前的武将单挑随着楼令将陶卫射杀而结束。
失去战车主将的秦军战车,他们靠近之后没有攻击,楼令所在战车也没有攻击,互相间隔约两步擦着驰骋而过,出一段距离再来个大转弯,各自回到己方阵前。
在陶卫被射杀之后,晋军这边已经在示威,士兵用戈杆底部不断戳向地面,渐渐形成节奏统一,动静听着就像是万众在敲响战鼓。
秦军那边则是先哗然了一阵子,随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刚刚停好战车的楼令看到对方又有一乘战车出阵,示意追操控战车再次出阵。
按照流程的话,新出阵的秦军战将应该跟楼令完成互相问候的程序,随后再拉开距离进行致师。
可是,新出阵的秦军战车,它在一段距离之后完成加速,一点都没有降速的迹象。
发现这一段的楼令哪会死板,再一次使用之前的技巧,先抛射再进行攒射,相距约七十五步(约112米)射杀了对方的战车主将。
那期间,秦军战将一箭未发。
“不用退回本方阵前,在原地转圈游弋。”楼令对追下达了指示。
很明摆的事情,秦军那边不再装了,要显示他们的野蛮。
只是秦军仍旧不够野蛮,起码没有诱骗楼令靠得更近一些,再让大量弓箭手射箭覆盖。
秦军先派出一乘又一乘的战车组,随后变成两乘、三乘的战车组,后面秦军战车组没有主将也攻击,乃至于试图直接撞向楼令这乘战车玩同归於尽,只是先后在五十步外被楼令一一点名。
“如戏耍孩童一般啊!”栾书不是在进行调侃。
竞技啊,行就是行,不行真的就是不行。
旬庚当然知道那就是事实,提醒道:“敌军要前军压上了。”
秦军的第一排确实已经在向前移动。
位处最前面的楼令都看到向前移动的秦军队列中有不少弓箭手,吩咐追:“回去。”
楼令又不傻,少量的战车冲出来就射杀,面对秦军的弓箭手要进行箭雨覆盖,不用多想,肯定是撤啊!
秦军的战鼓被敲响。
晋军这一边的车组成员却是在下车,万众开始了战前的祈祷。
楼令的这一乘战车回到阵前,一样下车进行祈祷。
而秦军的前阵已经开始在向前推进,并且速度越来越快。
到了这种时候,晋军怎么还要进行战祷呢?只能说是一种习惯,再来就是尽显从容不迫了。
晋军的战鼓声响起,结束战前祈祷的晋军第一排,他们在战车作为前导的情况下也开始向前。
第一波进行攻击的却是晋军中的弓箭手,他们射出去的箭矢从袍泽头顶飞过,射向了迫近到晋军约六十步距离的秦军,落下之后响起一声声的惨叫或闷哼……